据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我们的守护神,真正可以做到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都对我们不离不弃的,往往是妈妈。一个人在遭遇挫折,被恐惧支配的时候,第一个想起来的也总是妈妈的怀抱,那里才是世界上最温暖和安全的所在。妈妈们这辈子,总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就好像她们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小小的孩子总是喜欢不歇声地呼唤着“妈妈”“妈妈”,对妈妈的爱意轻易就可以表达出来,当这个孩子长大,这些话却悄悄地不再容易开口。
可是我们自己知道,对母亲的情意是不会因此而消散的,看看那些著名作家和母亲的故事,就可以发现,一个人与母亲的故事,是生生世世都说不完的。
母
亲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老舍在《我的母亲》里写道。他讲母亲的勤俭与诚实,讲母亲的宽容隐忍,也讲到母亲虽然宁吃亏,不逗气,却是一位刚烈的人。老舍毫不吝惜表达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
无独有偶,胡适也写过一篇《我的母亲》,也同样书写了母亲对自己性格形成和成长的影响。“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适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天下的慈母大抵如此吧,温和又刚强,仿佛在逆境中开放的花,用脉脉的馨香浸润孩子的灵魂。
凡是读过《她是一个废物》的人都会被故事里那位可怜的洗衣女工感动落泪,而这个洗衣工的原型就是安徒生的母亲。在不知人间疾苦的体面人眼中,这个以洗衣为谋生手段,为了能在冰冷的河水中工作而喝酒御寒的女人不过是个酗酒的废物,但是她的儿子却知道,母亲是自己的守护者,一个勤俭而朴实的好女人。母亲的伟大在安徒生的作品里常常可以看到,在他的《母亲的故事》中,母亲在孩子被死神带走后,为了换回孩子,可以拥抱荆棘,让鲜血浸透枯枝,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眼珠,“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这就是母亲的心声。
尽管威廉·福克纳的父亲是一个干啥啥不成的人,但他的母亲却是一个聪明而坚强的女人,不但喜欢读书,而且热爱绘画,福克纳自小受母亲的影响颇深。从格林童话到狄更斯作品,他的母亲一直坚持将对文学执着的爱传递给孩子,因此福克纳幼年时就已经在母亲的指导下写作和绘画。正是在母亲的建议下,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里的特殊学员,并在《密西西比人》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幸运着陆》和一些模仿性的诗作。在福克纳穷困潦倒之际,母亲也一直接济着他的生活。福克纳笔下的许多角色如珍妮婶婶、罗莎·科德菲尔德、艾米丽等人,都可以看到他母亲的影子。
“我经历了一个人在世上所遭遇到的最为阴森可怕的童年,这完完全全是母亲的过错”。巴尔扎克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终其一生,巴尔扎克都在和母亲作斗争,巴尔扎克以追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作家,坐拥金钱与荣誉为为人生目标,而母亲却认为这种充满闲情逸致的不靠谱想法应该早早打消,踏实找份工作挣钱才是正途。在儿子“不务正业”地要去巴黎找梦想时,母亲处心积虑为了绝了儿子的想法为他在巴黎找一处非常寒碜的住处,以便让儿子在艰难的环境里消磨掉意志回头是岸。自然,母亲的努力没有成功,巴尔扎克最终还是成为了他梦想中的那个人。不过,即便常常与儿子意见相左,巴尔扎克的母亲还是掏出了真金白银来资助儿子的生活,在他进行他失败的出版事业的时候也出了原始股,在被讨债者堵门的时候,是母亲为他挡住了那些债主的为难,在他的弥留之际,也是这个被他认为是灾难的女人陪他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