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前一天上班,我跳着给学生教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课堂教学粗糙而匆忙,无什么亮点可言。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道去菜市场买菜,按照这里的风俗或者自己家乡的风俗炒几个小菜,好好体验一次端午节。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要求”学生做,自己也要体验一次。端午节前一天,我同妻一起去江南古镇塘栖。其时正下着小雨,是不是挺有“诗意”呢?不曾想人们都想到一块了,还未到京杭运河边、广济桥畔,汽车就已经拥堵了,到停车场两百米的路程,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我们刚找了一个空位,见缝插针,大雨立至,虽带有雨伞,也还是不敢迈出车厢。等了几分钟,雨似乎小了些,我们撑着伞,踩着青石板路,随着伞的河流缓缓接近运河。我轻声对妻说:“今天傻子都出来了。”妻笑着说:“你不也是傻子吗?”走到广济桥南头,广场上的戏台上只见一群统一红装的大妈在跳广场舞。戏台下面围了许多打伞的人。跳舞结束,主持人笑着对观众说:“她们都是奶奶外婆,怎么能说是老太婆?接下来请欣赏二胡演奏。”下面人哄笑之后又开始欣赏了。
我和妻撑着伞,顶着风,随着人流登上广济桥,往桥北面走。这是雨下如注,虽有雨伞,但小腿依然被淋湿或溅湿。好在穿了凉鞋,蹚在水里也不觉糟糕。我们先到一家曾经买过粽子的店铺,发现告示上写着“今天粽子已卖完,见谅”,几位大妈正在里面包粽子,估计是供明天售卖的。于是我们暂且在里面避雨,屋檐水想瀑布泻下。躲了十分钟,看看雨小了些,我和妻走回去,在另一家小铺前买了大肉粽、蜜枣粽和红豆粽。我和妻决定到菜市场去买菜。
我们在昏暗潮湿的菜场里转了一圈,买了一条黄鱼和几个咸鸭蛋,还有一些杏。在一个摊位上,我看到摆着几个鹅蛋,心想儿子肯定没有见过,买回去给他炫耀下,但一问价格,要十元一只,遂作罢。在菜场门口,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卖扎成束的艾草和香蒲等,想起往年端午时看到人家都是挂在门外,于是花一元钱买了一束。
正是枇杷收获的季节。今年枇杷丰收,价格便宜。街边很多卖枇杷的老人,她们撑着伞,为这样的天气发愁。这不解人情的大雨让枇杷的销售难上加难。
今天,妻到菜市场买了黄鳝,商家趁着节日涨了价,比平时高出许多。隔壁头发花白的大妈还给我们送来了几个嘉兴豆沙粽子。我亲自下厨,拍黄瓜,炒黄鳝,蒸黄鱼,煮粽子和咸鸭蛋,不一会儿,端午“五黄”(啤酒代替黄酒)摆上了餐桌,一家人开始享用。
电视里正直播温州龙舟赛和武汉祭屈原仪式。如今的端午节热热闹闹。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端午节。
我的故乡在豫南。端午节也正好是麦收时节,地里非常忙。端午节是天气非常热,院子里榆树高大茂盛,但树干上却爬满了许多蠕虫。端午节能够吃的也只有煮鸡蛋或咸鸡蛋,煮大蒜。哥哥用雄黄酒为我抹耳廓,说是防虫钻耳朵,我们也会用舌头咂一下雄黄酒——现在知道那是有毒的。有一次过端午,不知是爸爸买的还是人家送的,我吃到了大大的鹅蛋和鸭蛋。
妻的故乡在豫东。她说他们家乡的端午节会炸糖糕。
总之,吃粽子的习俗是在江南,这和纪念屈原关联是比较紧密的。
而端午节最初的形成是为了辟邪和防毒虫,我觉得和北方端午的饮食很是吻合。因为大蒜和艾草都有驱虫的功能,抹雄黄酒也是为了防虫。儿时,蛇蝎蜈蚣的确让孩子恐惧。
端午是同一天,但地域的区别使端午节显得特色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