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架嘛”是爷爷奶奶那一辈才用的词。而我奶奶,使用此词频率又比别人高。意为“去他的”,本是骂话,但在我听来却是顺耳的。
有一次期末考,我因突然头疼考得不甚理想,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跟奶奶说起这事,她问道:“丢架嘛。你现在头还疼吗?”“就是考试的时候疼了一段时间,后来没事了。”“是什么妖鬼作怪?挑准时间捉弄你?明天去问问李大仙。”我赶紧制止:“奶奶,我是晚上没睡好才会头疼的。不要去找大仙。”因为要是我跟爸妈说起头疼的事他们肯定要问我吃错什么或者责怪我老是晚上洗头没吹干头发就睡然后让我吃那些不堪入口的药。奶奶的“丢架嘛”让我感到理解万岁,心里顿时舒畅多了,怎么还会让她再送钱给大仙呢?奶奶虽然答应了我的要求,但嘴里还是不停地念叨:“丢架嘛,妖鬼不走好你的路,出来恶搞小孩干什么?丢架嘛,丢架嘛……”似乎她说得越多“丢架嘛”,就越能把妖鬼压死,让我健康成长。
有一次家里的小鸡被关在一个有洞口的笼子里,虽然洞口被一块布遮着,但有只小鸡还是被老鼠偷吃了。第二天发现时,奶奶无奈地怨道:“丢架嘛,好好的一只鸡被老鼠偷吃了。丢架嘛,丢架嘛……”语气里饱含着对老鼠的憎恨和对自己照顾不周的自责。
村里的华婆婆,一脸沮丧地跟奶奶说起骗子把她骗到隔壁村,然后引诱她交出玉镯的事情,奶奶不迭地说:“丢架嘛,丢架嘛,这骗子比老鼠还精明。好在他骗走你的玉镯没伤到你,还给你钱让你自己坐摩托车回来。”华婆婆大概是听到“丢架嘛”,心里得到安慰好受些了,于是开始回忆往事:“阿志(华婆婆的丈夫)给我的。几十年了,我之前不怎么戴,这才戴了几天就被骗了……”奶奶继续“丢架嘛,现在的骗子老是欺负我们这些老人……”就这样一个倾诉,一个倾听。倾听者总是那么的耐心,温和。她的话就像是一剂良药,治好了倾诉者的沮丧。华婆婆走的时候,脚步比来的时候轻了,快了。
奶奶驼背,走路时总是反手搭在后背,低着头走。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脚趾头马上出现一片淤血。她嘴里还是念着:“丢架嘛,丢架嘛,谁把石头搬到路中间,丢架嘛,丢架嘛……”一边骂着,一边把石头搬到路边。她是在骂调皮的小孩,更在为别人和她一样遭遇“飞来横祸”感到害怕,所以她要搬走这个“灾星”。
丢架嘛,怎么听都不像骂人的词,怎么听都顺耳,怎么听都顺耳。我自小看到爸妈那一辈,我这一辈,甚至比我还小的孩子都会使用“X你妈的”,而没有被“潜移默化”掉。我想是得益于“丢架嘛”这个更具温情和正能量的词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