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最热闹的就是有人家办婚嫁等喜事时,多少天前,全村就像过年似的,男人忙着搭帐篷,借桌凳,找碗碟,妇女开始烹煎炒炸,那些弥漫全村的香味,比过年时还要丰富。
通常情况下,结婚的喜酒要很晚才开始。因为过程繁杂,每个步骤都有很多的礼数,因此就晚了。如果遇上“难说话”的女方,新娘子往往很晚了才被接到新郎家来。另外,如果男方出现意外,也是要一番折腾的。有一次,一个新郎的舅母来到厅堂,发现自己的对联竟然挂在了比他辈分小的客人的对联后面,非常愤怒,当即离席。于是,主人家一边着人把对联挂好,一边说好话,赔礼道歉。折腾一个多小时才勉强开席。
开席前,会有人点燃鞭炮,鞭炮一响,大家开始入座。矜持的长辈总是要等主人前来“举座”。所谓“举座”,就是安排座位。这可不是件小事情。“举座”是按辈分来的,最长辈坐在东首,然后按辈分依次是上席、下席。一般的小辈亲戚或者自家人,总会自觉地坐在南北座位,有时候还会帮忙把拘礼的客人按在座位上。好半天,“举座”才完毕。开吃。
那时候,家家都不怎么富有,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好东西。逢上这样的饕餮大餐,参加酒宴的人往往都会准备一个大碗,把宴席上的好菜带回家中让家人分享。有时候,明明喜欢,却不吃,别人问时,还要说我不喜欢,胃不好不敢吃之类的托词。这种事我大姐做的特别夸张,她每次参加酒宴,都会带回两大碗菜。原来,她几乎不吃菜,吃饭的时候就倒点菜汤拌饭。
小的时候,我也做过打包的事,也会很懂事地省下自己喜欢的食物带回家,给弟弟们享用。现在,物质丰富了,再去参加喜酒宴,吃到最后,总会看到一大桌的剩菜无人理会,心里觉得挺可惜,却也不会去打包带回家,都浪费掉了。
怀念儿时的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