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老师傅,他在我们那个国企干了近三十年,企业效益不好,年过五十,仍近乎月光族,一年到头,攒不下多少钱。
可是,生活的拮据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每次遇到他,总见他一副乐呵呵的模样,让人感到亲切而快乐。见过好几位跟他差不多大的男人,为了撑起家庭的重任,厂里厂外地打两份工,没日没夜地忙着赚钱。而他,白天在厂里工作,下了班陪老婆做做家务、散散步,或者读一些诗集。兴致上来的时候,他会约上三朋五友,到公园的绿地上或长亭中开沙龙文艺联欢会,美美地过一把诗歌朗诵大比拼的瘾儿。
他就这么随性、自在地生活。他说,他一直觉得,人生可以没有钱、没有地位,但不能没有爱好和情趣。他看重精神生活胜过物质生活的个性,对家庭环境也起到了过滤世俗思想的净化作用。他们家,从不会出现因钱而爆发的争吵,他们很少购买家电和服饰,却常购进图书,闲暇时,一家人或各捧一本书静静阅读,或外出旅游,饱览大好河山。他告诉儿子:“物质的贫瘠使人感到生存的艰难,而精神的贫瘠,则会令人觉得生命的存在毫无意义。”在这样纯净美好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气质自然不俗。他的儿子小学、中学,成绩一路领先,高考后考进名校浙江大学,后又考取母校的研究生。
他说,儿子刚考上浙江大学那年,有位教授在课堂上说了这么一句话:“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学生,你们将来出去,我不担心你们物质上会匮乏,我担心的是你们在精神上不富有。”儿子跟他谈起老师这段话的时候,他很自豪——自己不是大学教授,说不出那样高屋建瓴的精辟之言,但那个道理,他是懂的,并且已让这个道理,贯穿了儿子的成长
节目最后,录了一段他代表朗诵沙龙说给观众们的寄语,他说:“现在的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缺乏精神生活上的投入,今年第三届‘夏青杯’朗诵比赛就是人们注重精神生活的一个反映。可以说,我和工友们建起这个职工沙龙,有那么一种找到幸福源泉的归属感。
他的话,让我想起幼时听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
传说,遥远的森林里有一个幸福泉,谁能找到幸福泉,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两个青年人,都相信这个传说,一个人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赚取一辈子花不完的金钱,那人带着寻找财富的梦想上路了。一路上,遇到各种发财的机会,对像他这样有着极强金钱占有欲望的人来说,怎能错过发财的机会呢?于是,他停下寻找幸福泉的脚步,忙着赚眼前的那点钱。得到利益后,他背着赚来的钱,开始向前行走,走着走着,又遇到赚钱的机会,他又停下了脚步,去为眼前的利益忙碌就这样,背负的重量越来越多,但他仍执着地背着财富往前走,一定要寻找到幸福泉。他很自私,总怕别人也找到幸福泉,分享了那里的财富,还怕与他同行的人占他的“便宜”,孤身前行,没有分享,也没有分担,有一天,他累死在半路上
而另一个青年,他认为最幸福的事,就是一生精神上的富足。一路上,他只带刚够维持自己日常生活的金钱,路上赚到的钱,除了支持生活所需要用品之外,都投入丰富精神的生活上了,他拜师学会了拉琴、唱歌,还写得一手好字,以才艺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互相帮助、结伴行走在寻找幸福泉的路上。有一天,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找到了幸福泉,他们都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儿时听了这样的故事,只觉得缥缈虚无,而今,眼前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例子,让我越发深刻地理解了幸福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