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建议四: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状况
古语云:“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意思是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
孩子的穿着和使用的物品,要符合学生的身份和自己家庭的情况。有些父母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自己节衣缩食却尽力满足孩子的不合理需要。这样,对家庭、对孩子个人都没有好处。
一个三口之家,平时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节俭的教育,家里的经济情况孩子也了解。一次,父母买了新房,由于钱不够,贷了20万元的款。父母就把孩子叫到面前,告诉了她家里的情况,并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女儿知道家里的情况后,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
如果这对父母从不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他们的女儿,而是不顾自己家庭条件地满足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以为父母很有钱,能满足她的一切需要,这样,孩子也就不会懂得节俭。
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对孩子的购买要求一律拒绝,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父母把孩子“抠”得太紧,还要给孩子讲节俭的道理,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父母要适当地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所谓合理的要求就看孩子是否有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允许。当孩子理解了自己的身份和家境后,会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培养建议五:别让奢靡害了孩子
父母有能力赚钱,给家庭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原本是好事。但是,古往今来大量的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庭无论资产多丰厚,保持富裕的时间一般都超不过3代。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家庭不节俭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当。
多少贵族家的纨绔子弟,因为从小过惯了奢华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到家业落败,又从小没有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也只能在哀怨中过完余生。所以,无论自家条件多么富裕,父母都不能让奢靡害了孩子。
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当两个儿子尚且年幼的时候,他就把他们送进了香港的顶级名校——圣保罗男女小学,目的是让他们接受到最好的启蒙教育。
但是,他不愿让两个儿子生活得过于安逸,他要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他经常带着两个儿子一起挤电车,儿子们上学也是如此。小儿子李泽楷常常奇怪,为什么父亲很少让家中的司机接送他们俩兄弟。
当他地向父亲提出自己的疑问时,父亲解释说:“在电车上能接触到许许多多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从业者的艰辛,可以看到平民大众的生活。只有经常与他们在一起,才能体会到任何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这些都是坐在私家车上无法得到的。”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沿着父亲的足迹,他们现在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他们已经从节俭中得到好处,相信会把这一美德传承下去。富贵的父母留给子孙后代的,应该是家族长久“守财”的方法,这个方法无疑是“勤俭”。
培养建议六:教孩子学会理财
节俭教育不是杜绝孩子使用零用钱,教育的真谛始终是“疏导”,而不是“堵塞”。所以,父母给孩子零用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过多的钱或者没有教给孩子如何合理分配使用零用钱的话,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对孩子节俭的培养也是有阻碍的。因此,父母要适量地给孩子零用钱,并且教会孩子如何合理分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是一个注意节俭的人。当他被降职贬官到黄州后,就自己耕种土地。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在使用钱的问题上做三件事:第一,预算;第二,记账;第三,审计。如果孩子花得合理,父母要给予肯定,对于不合理的,要给予纠正。如果孩子用钱做帮助他人的好事,父母要大力赞扬和肯定。父母教给孩子理财对他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培养建议七:让孩子明白节俭不是吝啬
父母在给孩子的节俭教育中要把握好度,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物质生活不要太奢华,但是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太吝啬,节俭和大方是不相矛盾的。
范仲淹虽然贵为宰相,但生活俭朴,家里陈设十分简陋,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家具,也没有绫罗绸缎的服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土布衣衫,他还教导儿子们要维护勤俭持家的家风。
儿子准备成亲的时候,范仲淹再三向儿子交待:“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你结婚时不能添置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勤俭办婚事。”即便当女方家提出要一顶绫罗做的蚊帐时,也被范仲淹回绝了。
而一次,范仲淹派遣儿子范纯佑去苏州买麦子。当范纯佑空着手回家,并告知父亲自己在丹阳把所有麦子都给了连饭都吃不饱的父亲的好友石曼卿时,范仲淹对儿子慷慨解囊济贫,感到十分满意,连声赞扬:“做得对!做得对!”
也正是因为此事,准儿媳很是敬佩范家父子俩,一切从简并愉快地嫁入了范家。
如果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对己勤俭节约,对别人懂得慷慨解囊,那么,孩子就已经具备了做“宰相”的心量,孩子会用自己良好的德行去影响和利益更多的人。
【小结
】
林则徐曾讲过:“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毁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是无论子孙能力如何,我都不把钱留给他们,如果是贤良的子孙,钱只会让他们丧失志向,如果是愚笨的子孙,钱只会增加他们的过失。所以,请父母在生活中,无论吃饭、穿衣,还是住房、外出不要奢侈浪费,要厉行节俭,多参与慈善事业,把多余的钱回馈给社会,父母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节俭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