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 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
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汽车只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选择谁?
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选择老妇,是因为她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选择医生,是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选择梦中情人,是因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她(他)了。
在两百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感悟】
我们常常会被“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所限,为什么不让自己“从车上下来”?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故事2 不要默认合理性
楚国有个靠养猴过日子的人,他每天逼迫猴子上山采野果,然后用野果来卖钱。他总是抽打猴子,猴子若是不从,挨打更甚。猴子们怕挨打,只得服从他,但背地里都暗自恨他。
一天,一只猴子问它的同伴:
“既然山上的野果不是他栽的,不经过他也能去采,我们为什么去给他服役,靠他来养活我们呢?”
众猴子从未这样想过,听了这只猴子的问话恍然大悟,于是等这个人熟睡后,纷纷逃进了深山。令它们惊奇不已的是,在山里它们不仅可以享受各种野果,而且还可自由自在地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那个靠养猴过日子的楚人,因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突然分崩离析,又不主动适应新环境,很快就饿死了。
【感悟】
对现实的秩序习以为常,默认了它的合理性,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性。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采取积极的策略,才会有更大的惊喜。
故事3 猴子和豹的演出推销词
猴子和豹都在闹市里演出挣钱。它们分别在自己的演出地旁张贴了一张海报。豹子的海报是这样写的:“先生们,上流社会都知道我的才能和名望,国王就十分欣赏我,如果我死去,他很乐意用我的皮去做一只手笼。我的皮毛色彩绚丽,上面有许多的斑点和红色的斑纹,变幻万千。”当然,大家都喜欢这斑斓多姿的色彩,于是就一睹为快。但演出很快就可看完,大家也就准备散去。
这时猴子在一旁开了腔:“劳驾捧场,请到这边来。先生们,我会玩上百种戏法,大家多次谈到过这种变化多端的手法,我邻居豹子的变化仅在它的身上,我的变化则在思维里、行动中。你们的剧中人基尔,它是贝尔特朗的侄子和女婿,当主教大人在世时,它也曾是主教的猴子。现在它们一行人马,足足装了三艘大船,刚刚到达这座城市,特意来进行交流。你们将看到猴子跳舞、打旋、钻圈,耍各式各样的把戏,所有这一切只需付六个法郎,哦,不要这么多,只要一个苏。要是你们不满意的话,我们会到各位面前把钱还给您。”
【感悟】
猴子说得很对,我们喜欢的不单是外表的各种形态,更是思想的丰富多彩。思想的丰富让人情趣盎然,而表面的浮华却使人过了一会儿就会兴致索然。文明,就是思想成果之累积。世间的每一件美和伟大的事物,都是由人心中的一种思想和感情所产生的。
故事4 祈祷与抽烟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甫,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甫回答“不行”。
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问神甫,在抽烟的时候可以不可以祈祷。神甫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甫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感悟】
有时从相反的角度去关照你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