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格局越大的人,成功的几率也越大,看看这三...

文/芨芨草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活得有价值的。越是自尊越强、进取心越强的人,对于成功的渴求就更加明显。这个“规则”,从古到今,屡试不爽。

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也直接映了人的一个“欲望”的需求。无论是“胜者为王败者寇”,还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都是对人性那种想要“欲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斗志的体现。

然而,人有斗志还不行。许多时候,人的成功和他自身的修养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句名言说:你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成就。自尊强,欲望高,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只是共同的特点。然后,一个人的成功到底有多大,还是要取决于这个人的自身格局。

我们来看看历史上这些登上了人生“凌绝顶”的人物,他们的成功又和格局有哪些关系?

第一位:刘秀的仁慈。

有人说,刘秀是历史上最仁慈的一位开国皇帝。但是从那个“以武力夺取政权”的时代来看,“最仁慈”似乎也是不太正确的。在兵荒马乱之中,“仁慈”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刘秀的“仁慈”只会是在他“吾理天下”的基础上去实现的。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刘秀在河北鄗城称帝,国号仍用“汉”,史称“后汉”(也称东汉),刘秀被称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然而,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夺取政权并不难,只要有勇有谋。但是,实现汉朝“光武中兴”盛世,却不是凭武力和谋略就能解决的。

但从刘秀当上皇帝之后,他用“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登基之后,不像别的皇帝一样为巩固自己的政权,铲除异己,而是善待功臣,安抚百姓。他一举分封360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应有的尊崇的地位。

由此可见,刘秀的胸怀和格局,也是他能够开创“建武盛世”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位:刘备的谦卑。

刘备之所以让我们熟悉,离不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传播。在我看来,刘备其实是很“无能”的:他文不如孔明,武不如赵云,凭什么能与孙权和曹操三分天下?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他的格局所致。“三顾茅庐”是最能体现刘备格局的一幕。大风雪之中,为了一个还不知能不能帮助自己的草民,刘备不惜放下自己的身段,三次来到草庐求见孔明。

关羽与张飞看不过去,几次三番阻止刘备,却都被刘备劝阻。在这里,皇者的风范与格局就显示出来。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备深知这个道理,加上求贤若渴的心态,使得他能够放下身份,真心诚意地等候孔明的接见。

试想,换作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够吞得下这口气呢?“忍别人之不能忍,才能成别人之不能成”,就如马化腾对于张一龙那样,最终张一龙才还给马化腾一个“奇迹”。

第三位:李世民的豁达。

战国荀子在他的《荀子·王制篇》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唐代名臣魏征就把这句话送给了他的上司——皇帝李世民

关于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很多人已经熟知。而在这里,要说的仍然是作为一个皇帝者的格局。李世民不止一次想杀掉魏征。想,只是想。当然,也曾说出口,但是被皇后长孙氏所劝阻。

但究其根源,还是李世民自己的格局所在。他生气是真,想杀魏征的念头也不是没有,但如果真的要行动起来,就会被自己的格局所否定。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有着别人所不能及的胸怀。他从战乱中走来,看到了隋朝的灭亡,也看到了自己父亲李渊治国的失败。所以,他不能步前面这些人的后路。

每一个皇帝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帝位上坐得更久一些。但如果要坐稳这个位置,就不是想想而以了。

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和魏征是分不开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等。正是因为李世民有开阔的胸怀来容纳不同的意见,重用贤臣的治国方略,才能使唐朝在他的掌控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

李世民的成功,还有赖于他有一位好妻子,那就是皇后长孙氏。自古以来,后宫若是混乱,皇帝多半就不能久坐帝位。而李世民能够把心思全放在治理国家大事上,也就是因为后宫有位好皇后替他管理家务,让后宫和睦相处。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很尊重,在关于魏征的事件上,多次听取并采纳长孙氏的意见。这也是魏征多次直谏之后能够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

在那个以夫权为重的朝代,李世民能够接纳妻子的意见,也可以看到他的胸怀与格局比一般人要宽大得多。这也正是一个能够走上巅峰的人所具有的特殊品质吧。

所以你看,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但你可能会说,你说的都是皇帝,那是皇帝的命。其实,他们也不是一出生就注定成为皇帝的,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成就。我辈之平凡,能够学到他们的胸怀与格局,对于自己的成功也是大有用处的吧?不管能够达到多高的高度,拥有宽大的胸怀和格局,对于自己总是有帮助的。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几率  几率词条  格局  格局词条  看看  看看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