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生涯研习社】
01:
头部效应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
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第二个是?
你看,你也记不住第二名吧。
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仅比珠峰低233米,第二个登陆月球的人叫巴兹奥尔德林,仅比阿姆晚了几分钟。
但是人们通常只会记住第一名。
如果我问你,你们公司谁的学历最高,你或许知道,但第二名呢?你可能也记不住吧!
头部受益最高这个道理,在商业社会中同样适用。
一般头部的品牌会吸引40%人的关注,第二名是20%,第三名是7%~10%。头部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影响力,给你带来更高受益。
比如说,你是一家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一定有机会拿到最好的项目去施展才华。
我们知道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实战机会。而头部的人,恰恰都拥有这三个机会。
再比如说一个运营不错的公众号,可以吸引很多读者点评,还能聚拢一批人才搞策划,招纳很多好的写手,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也会吸引最好的老师去讲课。
这些头部之间还能相互学习和交流,那他们的加速度就更快了。所以高收益和高加速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两个能力差不多的年轻人,在头部行业如金融、互联网,和在尾部行业如邮政,起薪和成长速度肯定差很多。即使是在同一家公司,核心部门和非核心部门的收入和成长也不同。
所以,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当有人迷茫的时候不知道该干什么,我建议他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天赋和激情。
但是如果短期找不到,我也许会建议他,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最热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
等你眼光上去了,自然会品味出自己的优势和激情。
在职业生涯的咨询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是每个细小领域的佼佼者,优秀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一个奔波于城乡的优秀推销员的智商和能力,并不比一个投行的顶级高手差。
我们身边肯定都会有一种站位不错的人,他们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搞贪污腐败,但仅仅由于他们卡在一个头部行业,他们的收益就比普通人高出很多。
其实不管兵法还是商道,都把时机和站位放在个人努力的前面。与其哀叹社会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02:
如何找到自己的头部
小明是我的朋友,他毕业于一个普通的学校,在一个中不溜的公司,拿着差不多的薪水。
他常告诉我“我的偶像是乔布斯和张小龙,我想象他们一样,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我会先研究他们的方法论,然后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理想很丰满,但是坦率来讲可能性很低。
他的公司是一家给国有单位做信息系统的公司,这样的公司里产品不是重点,渠道才是头部。在给国有单位做系统的公司里,他们不是头部;在信息系统领域更不是头部。
如果有一个和他天赋和努力都差不多人,进入了一家以产品为核心的顶级公司,成长速度是不是快很多呢?
小明的困境在于,他很用力地希望自己成为业内最好,但他既没见过业内,也没见过最好。这种场外的奋斗者是努力又孤独的,由于站位不对,他们的目标会距离自己越来越远。
03:
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
有些人听完头部策略就开始琢磨马云、刘强东的生意,想着如何挣大钱,他们认为这样的领域才是头部。
坦率来说,这不是头部,而是太空漫步。因为这些领域你根本没有入过场,更谈不上什么优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你只能进入一个你见过的领域。
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低优势”两个维度,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
这样一来,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分成4个区块:
你在高价值区的第一阵营,是风口上的独角兽、名校的优等生、热门电视剧的女一号。
肥尾:高价值——低优势
你在高价值区的第三、第四阵营,是独角兽公司里打杂的、名校里的差生、风头正劲的电视剧里的宋兵乙。
小山头:低价值——高优势
你是小山头的山大王,是某家小公司的核心员工,是一个偏门领域的第一名,是边缘群体的中心人物。小而美。
沙漠:低价值——低优势
你是小公司的边缘员工,非核心产业的非核心岗位。低价值区,竞争小的领域相当舒服。时间一长,能力磨没了,被困在这儿了。小,但是不美。
头部效应讲起来好像是明摆着的——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很多道理常常由于过于简单,而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思考和注意力。头部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越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就越难,因为过程是反人性的。
04:
进入头部前的三个误区
在成功进入头部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平时常常陷入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很多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的书都强调,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自己唱歌的天赋不错,决定走演艺这条路,但是真正参加到选秀节目才发现,自己的歌唱水平在专业歌手圈中只能垫底。同理,知心大姐不等于好的咨询师,爱思考不代表善于思考。
大学毕业生经常在“专业对口的烂工作”和“专业不对口的好工作”中纠结。其实过来人都有体验,工作两年,你发现自己曾经最看重的学科优势,根本不算优势。
反而在学校养成的一些思考方式、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综合素质,才是真正优势,
选择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因为值得才买。我们不怕吃苦,怕苦的没价值,不怕累,怕累的没意义。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很多人看见高价值区的事撸起袖子就干,很少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不如最近很火的内容创业,很多人火急火燎地开始学习写作。学习写作是好事,写作也是未来的核心技能。但如果目标是赶上内容营销、知识IP的热潮,可能就需要重新掂量了。
因为现在几乎每个锌粉领域都有人占据了头部,咪蒙是《南方都市报》编辑,六神磊磊是新华社记者,连续是2002年就开始全职写作的作家。
这些人都有共同点:过去在这个领域有不俗的积累。他们最终选择深耕的领域都是拼杀后经过思考和判断的,叠加过去的能力资源之上,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选择原则:差异化优势
永远不要在热门领域随大溜。竞价值越高,竞争越激烈,越要凭借独特的优势,思考差异化再进入。
那些看到风潮就蠢蠢欲动的人,他们很少分析赛道游戏规则、优胜选手特点和自己的竞争策略。说白了只是从一个热门冲向另一个热门,除了心跳,从未获得什么真正的价值。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
第三个错误是关注的领域距离我们生活太遥远。
找头部是一个持续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一个距离太远的领域,你根本看不到真实的信息和对手,收到的信息都是道听途说的,很难从中有所收获。
很多时候,越是闲人越爱聊宏大的话题,什么中美建交、军事部署、政治局常委、各国内政等话题。谁更正确,全靠谁嗓门大。
选择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如果你在一个团队,就先占领团队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老板,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如果你是小创业者,那应该洞察你的前1000名客户。再小的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
不要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做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成为行业领先品牌”,先抢占距离自己最近的山头,再抢占更大的山峰,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有迷茫,不妨先从此刻开始,占领你视线里的第一个头部,从一个简单的破局开始来寻找答案。
END
关注【生涯研习社】回复“霍兰德”测一测你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有哪些职业与你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