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祖马宣布,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享年95岁。祖马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曼德拉的死惊动了全世界,世界各国主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导了这一不幸消息。接下来几天的殡葬活动,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12月10日,近20万人冒雨在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举行了追悼大会;11日至13日,数十万人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总统府瞻仰了曼德拉的遗容;14日南非国防军C-130大力神运输机在两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将曼德拉遗体从比勒陀利亚运至曼德拉老家东开普省乌姆塔塔机场,南非国防军军乐队奏南非国歌迎接曼德拉遗体归来,随后在国防军三军仪仗队和警察护卫下,曼德拉遗体穿过乌姆塔塔市,停灵家乡库奴故居;15日上午8时至10时,在家乡库努举行了国葬仪式,有400余名各国领导人及知名人士,以及近5000名各界人士参加了葬礼,送曼德拉最后一程。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10日的追悼大会是全球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最高规格的追悼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前总统小布什和克林顿、英国首相卡梅伦及前任三位首相、巴西总统罗塞夫及前任三位总统、法国总统奥朗德及前任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统高科和总理默克尔、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等91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高官百余人专程赴约翰内斯堡参会,潘基文、奥巴马、李源潮等十几位国家元首、领导人在大会上致辞,高度评价了曼德拉的辉煌一生。
曼德拉,何许人也?他凭什么赢得全世界人的敬仰?弄清楚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我们回望一下曼德拉的人生之旅,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委。
曼德拉,全称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黑色人种,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1938年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律师。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南非白人政权相继制定和修改了60多项种族主义政策与法律,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受到了严重歧视,黑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购物、出行等许多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有些高档商店和旅游景区都不准黑人进入。白人与黑人及有色人种的关系非常紧张。
种族隔离制度的暴行使曼德拉成长为一名“愤怒的青年”,他发誓要为受压迫者争取平等。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于是,他毅然走上了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曼德拉1944年参加了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同年四月,他转入地下活动,两个月后创立了非国大军事力量“民族之矛”并担任总司令。年底,“民族之矛”首次展开暴力活动,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
关于为什么要转入地下武装斗争,曼德拉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仅靠非暴力手段,不可能推翻种族隔离制度。他在自传中写道:“我们一次又一次使用了非暴力武器,例如演讲、派代表团、威胁、游行、罢工、自愿坐牢,这些武器都没有效果,因为都遭到铁拳的打击。压迫者确定斗争的性质,被压迫者常常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去揭露压迫者。也就是说,发展到一定时刻,只能以火救火。”就是在被捕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仍坚信必须通过暴力来解决种族歧视问题,1969年4月22日,他在狱中写信给时任南非司法部长,信中说:“在这样的形势下,诉诸暴力是自由战士们不得不选择的方法……收起我们斗争的羽翼就意味着向一个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府妥协,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世界历史尤其是南非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诉诸武力或许还是合法的。”
1962年1月,他秘密取道博茨瓦纳离开南非,在埃塞俄比亚和摩洛哥接受两个月军事训练,学习内容包括移动射击和进行爆破。这一年,曼德拉总共访问了12个非洲国家并在伦敦逗留两周,搜集和研读了各国游击战资料和关于武装斗争的著作,包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密特朗领导的法国游击战、东欧各国游击战、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撰写的《反抗》等,并做了大量笔记。
也就是在1962年,曼德拉初次邂逅“中国革命”,他在伦敦一家书店买到了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曼德拉回忆说:“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可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内容简单,有感染力。”“中国革命真是一部杰作,是真正的杰作,如果你了解到他们开展革命的方式,就会相信所有事情皆有可能。中国革命真是个奇迹。”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从此开始了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当时,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最终,曼德拉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权利,他希望能够与他人交流。
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同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罗本岛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在这里他受到了非人待遇。罗本岛上的囚犯被狱卒们逼迫到岛上的采石场做苦工。
在岛上,4.5平方米的囚室并没有锁住曼德拉追求民族解放的雄心,更没有消磨掉他的斗志,他采取多种方式,千方百计了解外面的情况,并坚持斗争。他是囚徒的领袖,他领导囚犯多次与狱方抗争,改善了囚犯的生存条件,他还给囚犯们讲政治经济学,讲社会发展史,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一直讲到社会主义。曼德拉还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在囚室前开辟一块菜园的权利,种了多种蔬菜。他乐观向上,在囚室中坚持身体锻炼,例如在牢房中跑步,做俯卧撑等。
1982年,曼德拉离开了罗本岛,被转移到波尔斯摩尔监狱。自此,曼德拉结束了自己在罗本岛长达18年的囚禁。他在新的牢房前也开辟了一片菜园,并且种了将近900株植物。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反种族歧视及民族解放运动的节节胜利,曼德拉敏锐地意识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采取非暴力形式消除南非的种族歧视制度是完全有可能的。于是,在1985年,即他67岁和被囚禁23年的时候,他在狱中毅然做出了“停止武装斗争,与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展开谈判”的抉择。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一时间,他遭到了众多难友、战友和追随者的质疑和反对,他被说成是叛徒,是胆小鬼,是向白人政权屈服。
曼德拉微笑面对种种责难,他耐心地劝告和说服难友、战友和激进的黑人组织,把长矛扔进大海,而不是把白人赶入大海。他告诫难友、战友和民众:“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他分析说:南非黑人没有能力“把白人赶入大海”,南非白人也没有能力灭绝黑人或长久施行种族隔离制度,南非人应该超越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肤色分歧,超越南非历史与现实的深切纠结,超越各个族群内部及彼此之间的积怨,始终如一地反对白人专政也反对黑人专政,南非追求的是南非所有人民的和谐共处,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他也一再提醒统治者,如果被压迫者得不到自由,压迫者也同样得不到自由。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曼德拉坚信,不管社会分裂程度有多深,白人和黑人总能找到共识促成团结。他说:“我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仁慈和慷慨。没有一个人由于他的皮肤、背景或宗教而天生仇恨另一个人。人们一定是通过学习才会有恨,如果他们能够学会恨,那么他们也一定能够学会爱,因为爱在人类的心中比恨来得更自然。”
在曼德拉的不懈努力和感召下,南非黑人和白人都接受了他的思想,最终,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指向白人的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信服地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很多年以后,有记者问曼德拉:“你为什么选择放弃用暴力取得政权?是你觉得自己力量不够,还是因为你发现用和平手段可以得到国际支持呢?”曼德拉则反问:“为什么两者不可兼而有之呢?在我看来,暴力和谈判只是策略,是手段,终结种族隔离制度才是目标。”
在曼德拉被关押期间,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陷入低潮,全面的种族隔离愈演愈烈。南非当局不仅刻意隔绝曼德拉与外界的联系,也一直试图将他从公众脑海中抹去。但事与愿违,曼德拉在狱中的不懈奋斗和他积极、豁达、乐观的精神,不仅没让他在南非人民心中消失,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高大。1980年3月,南非一家报纸首次打出“还曼德拉以自由”的通栏标题。很短时间里,曼德拉突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囚徒和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最有力的象征。曼德拉的事迹从狱中传向南非各地,又从南非传向全世界,许多媒体将曼德拉描绘为一个极具威信和影响力的人,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囹圄生涯,他依然开朗、达观和充满活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南非因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在国际压力和国内反种族隔离运动日益高涨的大局势面前,南非当局被迫在1990年同意解除种族隔离。1990年2月10日, 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当日,他前往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著名的“出狱演说”。1990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
出狱后的曼德拉马不停蹄地代表非国大与白人政府展开了一系列谈判,终于成功领导南非人民和平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因此,他被称为“圣雄甘地第二”( 圣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带领印度走向独立,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被很多人误认为是非暴力主义的信徒。对于这个称号,他并不认可,他一方面表示高度尊崇圣雄甘地,另一方面却又委婉而又意味深长地反驳说:“尼赫鲁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尼赫鲁,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言外之意,他不是非暴力主义的信徒,是采取暴力还是非暴力,要根据时代和局势而定。尼赫鲁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他追随甘地但不盲从甘地,早在甘地以超出“非暴力”限制为由宣布中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尼赫鲁便意识到了非暴力主义的局限性。
1991年7月,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在总统就职仪式上,曼德拉邀请了曾经看守过他的三位前狱方人员,向这三个人致敬,并把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国政要。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邀请那三位看守时,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他放弃仇恨、主张宽恕和解的态度,令全世界为之震撼和动容。
在任期间,曼德拉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消除种族隔离制度留下的种种祸患。他反复告诉南非人民,要还原真相、清算罪恶,但要宽恕罪恶,因为这一切罪恶,都是种族隔离这个坏制度造成的。在他的努力下,白人和黑人达成了许多共识,消除了大量仇怨,包容与分享已经成为南非国民意识的主流,实现了民族和解和国家团结。毫不夸张地说,曼德拉是新南非的缔造者,是非洲人民的骄傲。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他正式去职。卸任后的曼德拉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不懈努力,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
2012年12月,曼德拉因肺感染住进比勒陀利亚医院。到2013年8月底,他先后四次住院,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南非人民纷纷到教堂为曼德拉祈福。9月1日,曼德拉离开比勒陀利亚医院,返回位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继续接受治疗和护理。
在曼德拉住院期间,经常有南非民众结队到医院外,为曼德拉唱歌跳舞,祝愿他早日康复。这期间,拉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中学生合唱团恰好在南非参加一个合唱节,合唱团专程来到比勒陀利亚医院外,用歌声表达祝福。合唱团指导老师洛兰?格兰杰说:“我感谢他,他是真正的英雄,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为有意义的事情坚持、奋斗。”
曼德拉一生获得了上百种奖项和赞誉,其主要奖项和赞誉有:
1983年,曼德拉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国际奖”;
1985年,获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1988年,荣获由欧洲议会颁发的萨哈罗夫奖,以表彰他为捍卫人权所做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3年,他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千禧年之交,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千年来百位最重要人物,曼德拉排名第51,前面是哥伦布、马丁?路德、伽利略、达?芬奇、牛顿、达尔文等;
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
2008年6月27日晚,近5万名观众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庆祝曼德拉90岁生日的大型慈善音乐会;
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曼德拉的出生日即每年的7月18日设立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简称曼德拉日。联合国号召世界人在这一天从事至少67分钟的公益活动。67分钟,象征着曼德拉为反种族隔离事业奋斗的67年(1942年-2009年)政治生涯。
1990年,中国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中文的意思为“超越”)曾经为曼德拉写过一首名叫《光辉岁月》的歌,歌词是: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
黑色剪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驱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傍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
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词曲作者兼主唱黄家驹说:“他们以这首歌向黑人领袖曼德拉致敬!”据说,在南非举办世界杯期间,中国大使馆驻南非代表无意中聊起在中国香港有个叫BEYOND的乐队,曾以曼德拉为素材创作了一首歌,叫《光辉岁月》。曼德拉处于好奇,请求中国代表找到了这首歌,并让代表代为他翻译了歌词大意,曼德拉听后黯然泪下。
面对全世界的赞誉,曼德拉十分清醒,他说:“人类讲及自己时会流于夸大,所以我将留给历史学家和专家去夸大其辞。”其言外之意,世界对他的褒奖有夸大其辞的地方。他自己认为,他既不是完人,也不是圣人。他说:“在我五年总统任期里,我经常由于明显的过错而受到责备,其中包括过分忠于衰老的盟友、态度孤高、性情暴躁、傲慢自大、竭力讨好可畏的白人少数、满足于既得荣誉、许下政府履行不了的诺言等。”对此,他的态度是:人民不再把他视为永无过失的神明,这使他自己感到极大的宽慰。
鲁钝生感言:曼德拉安详地走了,这位反对种族歧视的的斗士、新南非的缔造者,在他95年的生涯里,给世人留下了永远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他对世人的道德感召力,超过了他领导南非人民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塑造和平新南非的历史功绩。在世界各地,从政府首脑到普通百姓,成千上万的人见证了他的奇迹,并深深为之感动,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人类走向未来。
曼德拉的辉煌人生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
启示一: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永远会铭记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曼德拉是一座历史丰碑,永远烨烨生辉。
启示二:苦难只能摧毁卑微的生命,而高尚的灵魂是不可征服的。曼德拉是风雨中的斗士,是厄运锻造的英雄,27年非人的囚徒生涯,不但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打造了他忍耐、宽容、坚毅的个性。入监狱的最初几年,妻子温妮被捕、母亲病故、25岁的大儿子因车祸身亡,这一连串的打击都没有把他击倒。他在给妻子温妮的信中,给温妮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勇敢的非洲首领,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勇士浩浩荡荡地去打猎。在追赶一头猎物的过程中,他的儿子被一头狮子咬死,而他自己也受了重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随行的人员用烧红的矛贴在他的伤口上。在整个过程中,这位首领忍受着巨大痛苦,没有一声呻吟。后来,随行的人员问道:‘您难道感觉不到疼痛吗?’他说:‘能够看得见的伤口固然让人痛苦,但是那些看不见的伤口才更加让人难以忍受。’”在故事的最后,曼德拉写道:“我现在终于明白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在罗本岛,4.5平方米的囚室勉强能躺下曼德拉高大的身躯,室内夏天酷热、冬天寒冷。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把逆运看做是磨砺自己意志的好机会,他非常喜爱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里的一句话:“逆运也有它的好处”。他没有放弃希望,仍乐观向上,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反种族歧视斗争和积极锻炼身体,满怀信心地等待胜利的到来。他每天4点30分起床,在牢房里原地跑步45分钟,然后做1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和50个下蹲运动。后来,他还争取到了到囚室外种菜的自由。怎样面对厄运和苦难,曼德拉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启示三:对信仰的执着坚守,是成就辉煌人生的精神内核。“消除种族歧视,实现民族解放”是曼德拉的信仰,这信仰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曼德拉;这信仰更是一股动力,它给了曼德拉不懈奋斗的勇气和战胜厄运的力量,它是曼德拉的生命支撑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启示四:辉煌人生往往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因此,无私奉献精神难能可贵。曼德拉把一生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给了人类的慈善事业,而他的个人生活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幸。且不说27年的牢狱之灾,就是在被捕前的革命斗争中,他全身心投入,无私忘我,从不顾个人利益和自身幸福。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芙琳1998年11月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回顾与曼德拉的12年婚姻,仍痛苦地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不愉快的日子,生活里充满了沮丧和辛酸,因为他为了革命根本不顾及家庭生活。”曼德拉在自传说:“我一直不能跟家人团聚,在我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很喜欢在家里休息,安安静静地读书,呼吸点儿从厨房飘来的饭香味儿,然后和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偶尔带妻儿到外面游玩。但我连这些简单的快乐都很难享受到,因为革命不给我时间。”出狱以后,曼德拉声望高涨并做了南非总统,但他不贪恋权位,不中饱私囊,而是在一届总统任满后立即退位,退休后仍不坐享功名,而是积极为慈善事业奔走,继续贡献心力。在这个自私自利、物欲横流的世界上,在世人纷纷顶礼膜拜物质英雄的当今时代,曼德拉的无私奉献精神尤为珍贵,他是一位精神领袖,一位价值观和道德信念的领袖。
顺便说一句,近百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高官以及世界名流数百人从世界各地专程赴约翰内斯堡参加曼德拉的追悼会,足以说明全人类对和平解决民族矛盾和各种国际国内争端的看重。热爱和平,以不流血的方式消解各种社会矛盾,是全世界人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