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并相知很深的朋友,叫凯勒丰。凯勒丰十分敬佩苏格拉底的才华,也很想知道苏格拉底是不是天底下最聪明智慧的人,于是,他跑到德尔斐神庙,向神请教:“神啊,请告诉我,这个世界上到底还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女祭司传下神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智慧。
凯勒丰非常高兴地跑回去,把神谕告诉了苏格拉底。听了神谕,苏格拉底一脸茫然,他不敢相信神的话,他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他惴惴不安,决定到社会上考察一番,去寻找一位智慧声望超过自己的人,以反证神谕的不成立。
他首先去拜访当时很有声望的一位城邦首领,他与首领就很多方面进行讨论、争论,那首领高傲自负,时时处处以知识渊博自居,苏格拉底从首领的侃侃而谈中,看清了他自以为是而其实很无知的真面孔。苏格拉底心想,这位政治家虽然不能真正理解善与美,交流中到处都是知识盲点,却自以为无所不知,而我则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看来,我还是比他聪明一点。一人不足为据,苏格拉底又在官场中拜访了许多政界人士,虽各有特点,但大同小异,各位官员都表现出很有学问、居官自傲。
诗人是社会精英,他们应该很有智慧,于是,苏格拉底来到诗人中间,和一个个诗人交谈,结果他发现,诗人们吟诗作赋,大都出于天赋,但诗人们自以为能写几首诗便目空一切,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许多诗作浅薄而酸涩。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这些,他继续求证。他走进作坊、工地,来到工匠之间,和工匠们探讨与他们相关的各种问题。令苏格拉底失望的是,工匠们竟然与诗人有同样的想法和心态,他们都因一技在手而自认为无所不能,而这种狂妄自大反而消弭了他们的智慧。
经过一番考察,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神之所以说他最聪明、最智慧,并不是认定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的人,而是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在神看来,能认识到自己是无知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的人。
作者感言:智慧聪明与无知愚昧是一组对立概念,表征了人类智能领域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而苏格拉底在求解神谕过程中,将“自知其无知”确证为“最聪明智慧”,似乎有悖于思维逻辑和生活常理,一个连自己都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人,怎么能是最聪明智慧的人呢?而这恰恰是苏格拉底最具智慧、最深刻的人生哲思。苏格拉底想借神谕和自己的考证,向世人提出如下告诫:
告诫一:面对浩瀚的未知世界,人类能够知道和把握的,仅仅是沧海一粟,而一个生命个体,知道和把握的更是微乎其微,所以,面对未知,人类基本是无知的,没有任何理由可以狂妄自傲。
告诫二: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积极学习知识,探索知识,丰富知识。人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天生具有探索未知的冲动,自知其无知,才能生成求知动力,主动探究,以求有知。而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往往自满而不求进取,实乃是最真正的无知。
告诫三:人类言行充满过失和谬误,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不自以为是,才能理性对待这些过失和谬误,从而积极改正错误,修正过失,消除谬误。
综上可知,“自知其无知”,是对自身的科学界定,是找准了自己安生立命的位子,是努力求知使之不断智慧的不竭动力,是有效调控自己、不断完善人格的前提。能如此确证自身的人,难道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
人世匆匆,自以为是的人大有人在。即使不自以为是的人,有几人能象苏格拉底那样虔诚地去求证自己的无知呢?
“认识你自己”,这句镂刻在特尔斐神庙上的名言,曾赋予苏格拉底一种深沉睿智的目光,而苏格拉底的证明则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许多时候,认识自己,或者认识真理,都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
苏格拉底是先哲,尚努力求证自己的无知,而我们这些常人,往往做出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知,由此看来,我们与先哲的差距就在于缺少那么一份“自知其无知”的谦卑。
苏格拉底的求证过程还向世人证明:越是聪明智慧的人越谦卑,就像很丰满的稻穗总是低头垂向大地一样。
顺便说一句,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思想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等人在其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