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不少人会嗤之以鼻: 范进为了个人的功名,考了一辈子举人,中榜后,疯疯癫癫的,有什么美德可言?
是的,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问世以来,评论文章谈到其中《范进中举》这一篇时,无不采取一边倒方式,对范进都是贬损与讽刺,从“文革”时期说他是:孔孟之道的孝子贤孙,到如今什么奴颜婢膝,什么“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等等。
笔者认为,在范进身上存在三种美德:
1)坚忍不拔,契而不舍
尽管向胡屠户借盘缠,反被骂得狗血淋头,骂他是“现世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不甘心,不灰心,认定“没有场外得举人”,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最终取得成功。是的,即使前面一千次都失败了,也许一千零一次幸运之神就会降临。这于我们巴音学院倡导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致的。
2)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范进中了举后,面对胡屠户时,并没有因为当初骂过自己“现世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有怨恨,而是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依然以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孝敬了胡屠户六两银子。
3)抵制诱惑,忠贞爱情
范进中举后,溜须拍马献殷勤者不少,范进不再是那个忍辱负重的穷书生了,理应扬眉吐气一把,照现在的某些官员,不知换了多少个二奶、小蜜。
但范进没有这样,而是“糟糠之妻不下堂”,既然以往“有难共当”,如今也“有福同享”,做到了“同甘苦,共患难”。
值得谴责的应该是狗眼看人低的胡屠户。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小人。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比如“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还有“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等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等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范进中举》虽然是吴敬梓描写清代社会现象,类似的故事在各个时期,在古今中外,以各种方式在巡回上演:
比较典型得有《珍珠塔》,河南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参,满门抄封流贬。方卿千里投奔襄阳,向姑母方朵花告借求助。孰料姑母势利,见方卿落魄,冷言讽嘲:若能得中高官,愿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愤而离去。表姐翠娥贤淑善良,假托点心,将珍珠塔暗赠于方。姑爹陈培德深明大义,驱马追至九松亭,将女儿许配方卿。黄州道上,方卿遇盗,珠塔被劫。陈翠娥悉知方卿遇险,遂一病不起,陈培德情急之下,假造方卿书信,慰抚女儿。三年后,方卿得中状元,官封七省巡按,乔装改扮重来襄阳,唱曲道情试探姑母,望其幡然醒悟。不料姑母本性难移,终于自食其言,羞惭地头顶香盘跪接方卿。方卿感慨扶起姑母,以香盘鉴戒,昭示后人传颂关爱,姑侄间冰释前嫌,讽刺刻薄势利小人入骨三分,动人心魄。
还有海外版的《百万英镑》:讲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美国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在兄弟那里也获得了一份工作。文章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
另有赵本山等演的小品《拜年》,当养甲鱼专业户赵老蔫找到范乡长要求继续承包时,开始对范乡长必恭必敬,中途得知范乡长不当乡长后,顿时原形鄙陋,表现出轻蔑,不断挖苦沦落的“三胖子”,当他们从无意接听一个电话得知“三胖子”升为县长后,立刻花容失色,懊悔不已。
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就业发展途径也越来越广泛,现代“范进”已不多见。
但现代“胡屠户”却层出不穷,我们不断发现媒体报道:《骗子冒充银行行长行骗》,《某某冒充房地产经理骗钱骗色》,他们能够行骗成功,就是抓住现代“胡屠户”门的弱点,对权势的敬畏,对金钱的崇拜,而丧失必要的警觉,丧失基本的职责。
还要说一种现象:遇到有家庭变故时,有的所谓“受害者”总爱谴责对方式陈世美,忘恩负义,倍感委屈的诉说自己是可怜的秦香莲,实际情况,不少“陈世美”是被“胡屠户”给逼的。是的,“范进”中举前,你是十分挑剔,百般刁难,千言贬损,弄得“范进”万般无奈,或出国,或经商取得了小成功,你又要挥舞所谓的“忘恩负义”的大棒,天下的道理都是你的吗?
有一幅漫画画得好:妻子对外出打工的丈夫说:“不发财,别回来见我!”,过若干年,丈夫领着新换从家门口过,对妻子说:“我发财了也不回来见你!”。我们在谴责陈世美时,更应该谴责“胡屠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