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网组织了一个“学习雷锋,与爱同行”的征文比赛,学生人手一册书,类似于写读后感。当我布置这篇作文时,学生都感到苦恼,脱口而出“不会写”。
我猜想学生的心理,一是凡作文都厌烦,得了“恐惧症”——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二是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显得狭隘了,简单地理解为“钉子精神”、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
为了准确理解“雷锋精神”,就要探讨它的来龙去脉,即“雷锋精神”的出现、继承和发展。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民族。这正是雷锋精神产生的土壤。
《礼记》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仁者爱人”,还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些古训就像汩汩流淌的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就像散发着清香的花草,熏染着我们的头脑。爱的沃土孕育出仁者,滋养着赤子。我们从中领悟了关爱他人,懂得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无私奉献。由此可见,雷锋精神的本质就是爱,核心就是“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间”。学习雷锋,就是行动起来,“与爱同行”。
其实,这次征文,就是让学生在关注身边的爱的故事,从而得到爱的熏陶,体验爱的洗礼。简单的说,亲情之爱,爱岗敬业,是与爱同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与爱同行。其实,爱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上、我们身边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