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读了泰戈尔,记住了诗人在苹果树下洒满阳光的慈祥面容,也记住了诗人“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美好诗句。
我读许多安妮宝贝的书,她在书中描写行走在川藏线上的感觉,她在云贵高原的山野里支教的梦想,她拍下阳光下热烈盛放的大丽花,栀子花。生如夏花。她在书中描述在贵州支教时的经历,满目苍绿,重重地山峦,阻断与外界的联系。居住在村民家里,吃山里人的饭食,原始健康。在高山的顶端,人类往往能感受到来自远古的简单纯粹的快乐。
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能走近一群孩子,他们的眼神溢满单纯,他们的面容洒满日光,他们有健康原始的肤色。而我能带给他们一点东西,能轻轻地触及他们的心灵。
当同学问我是否要和他们一起到甘肃支教时,很果断地答应了。我想或许每个人一生都应该有一次支教的经历,无偿或是带有一些个人目的的奉献一段时间,和我们早已远去的童年待几天,那些孩子将会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失去的和所收获的。即使明知,在孩子身上闪现的美好,单纯,无邪,笑得无忧无虑,我们再难重获,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成长的足迹。
当我下定决心来西北这片空旷的土地,当我告诉父母和亲友我将到会宁支教时,所有人都告诉我,这里有比北京更干燥的空气,这里没有家里温软可口的饭菜。我知道,我们的支教之旅会有困难,但是那又有什么呢?我们如此年轻,没有经历苦难,如何成长,何况我们即将遇到的至多是物质上的贫瘠。
当我在火车上看着逐渐远去的熟悉的风景时,内心很激动,很快我就可以看到北方广袤的原野,连绵的群山。我看到一望无际的土地,布满沙石,长满匍匐的小草。我从未见过如此贫瘠的山野,没有任何一棵树,只见短短小小的草顽强地生长。我想起北方的孩子,他们一定有开阔的胸襟,嘹亮的嗓音。我看到黄土高原绵延不绝的群山,看到沙石地上茂盛生长的西瓜和哈密瓜,看到璀璨夺目的向日葵,黄色大朵的花,迎着日光,瞬间照亮了我的眼球。生如夏花。
初到兰州,感觉天空高远辽阔。想起上个假期坐火车回家,火车驶过平原之后,在夜里进入云贵高原,不断穿越高架桥和山洞里的隧道,一路颠簸。次日清晨,入眼尽是蓝天,苍翠的树木。兰州,一座北方大地上的城市,黄河从中流过,没有地铁,没有高架桥,依山而建,傍水而依,用繁体字书写的兰州出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古老厚重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喜欢这样的城,缓缓地生活节奏,走过历史沧桑,在浮华烦躁的世界,依旧安静的存在。
在兰州留了一天,和同去支教的同学会和,一起前往会宁。离家上学多年,我经历无数车窗外的风景,未曾感到震撼,因为那些于我而言太过熟悉,树,高大粗壮的亚热带常绿乔木,翠绿繁盛的灌木,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在从兰州开往会宁的车上,透过车窗,我看到触目惊心的黄色,纵横流离的沟壑,从高速公路附近蜿蜒盘旋着延伸进山里去,没有一丁点湿润的气息,只有土,黄色的窑洞。然而在枯槁的泥土上,盛开着类似菊花的小野花,白的,黄的,她们兀自盛开在西北荒芜的山野上,带给我生命的撞击。无论在任何情况,何种环境下,生命都应该芬芳,美丽,生如夏花。
在会宁,参观了红军长征的会师园,去当地的高中进行了交流。我离高中已经一年多的距离,我们身上已经渐渐积聚高中时期的孩子没有具备的成熟。他们问,有什么热门专业好找工作。我淡定地回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你对待事情的态度决定你将获取的成就。他们带着对高考的恐惧和憧憬坐在教室里,和一群陌生的大学生交流。他们有许多困惑,基本不谈感情。我想,那时高三,我也很困惑,我迷茫,我想到哪个城市上大学,我想学什么专业,我以后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今,我依旧,困惑,对于未来。我想,支教或许能交给我一些东西,关于人生,关于未来?
我们支教的小学在会宁的一个镇上,河畔,丝绸之路上的古老小镇。早已没有历史凝聚的厚重,只是商业化进程中牺牲的小镇,失去特色。我依旧记得初见孩子时的心情,很开心。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他们太小,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满脸都是好奇。在我们眼中,他们是生长在古镇里的一群简单少年,知道认真学习,知道孝敬父母,知道开心玩乐。在他们眼里,我们是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来自他们向往的城市,过着快意人生的日子。一个孩子站起来背诵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声音洪亮,咬字精准,感情充沛。我被折服了,那么小的孩子,如此流利地背诵出我高考时的诗篇。但是我不禁想,在那么小的年纪,掌握那么多的知识是否必要?我们注定一生都将学习,无法避免。然而过早的将孩子拖进竞争的世界,是否残酷?如果孩子发自天性喜欢学习,自然是好的。我们替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课程,方方面面,我们试图在他们漫长的人生轨道上留下我们的足迹,带给他们一点东西。我在十天里上了五节数学课,每次都会担心题目是否过于简单,他们会不会不喜欢数学,如果题目过难,他们不会做又当如何。但是,我喜欢所有的孩子,他们在努力,他们争取每一个上台讲题的机会,他们想锻炼自己,他们想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又或者只是想炫耀自己做题快一点,但是我依旧觉得他们如此美好,未曾被世俗污染,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在家乡的小学生活,同学中的佼佼者,和他们一样,想法单纯。
我不是容易担心人际关系的人,我始终认为好友无需太多,知己不会到处都有,我无需令所有人喜欢。我甚至隐隐担心过我和同去支教的同学相处不来,但是我想,这十天会是我青春岁月里最美妙的十天,我从未和任何人如此亲密的生活,每天一起起床洗漱,在吃早餐时讨论一天的安排,在晚餐后向当地居民询问是否有可以溜达的地方。我们一起在北方的村落里闲逛,为看到一棵苹果树感到惊喜,为槐树拍照,走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为风化了的古墙拍照,闯进村民家里,要求为院子里的向日葵拍照。我们看到一株枝繁叶茂的牡丹,花期已过,但是她在积蓄力量,为来年春天做努力。是的,盛润夏花,一直奋斗。我们迷失在道家的古庙里,看到腾空的丹顶鹤和历经风霜的七星龟,许多古旧的房子,或许是千年前,又或者是百年前的房子。那些美丽的名字,他们为建筑取名“盛世凯歌”,为门取名“青松门”,我们看到羊群在干涸的河道上行走,多美好。我们在夜晚的昏暗灯光下吃烧烤,喝啤酒,我们在年轻的岁月里尽情的开心,认真地付出,生如夏花。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对待,我们都将收获美好。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