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一种?”
“我选孔雀。”他说。
“为什么?”
“因为我姓孔。”Martini先生说,
“孔雀给我的感觉像是孔家的鸟,所以就选它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选孔雀吗?”
“嗯?”我先是惊讶她突然这么问,随即摇摇头说,“不知道。”
“据说猎人喜欢利用雨天捕捉孔雀,因为雨水会将孔雀的大尾巴弄湿而变重,孔雀怕雨中起飞会伤了羽毛,于是不管猎人靠得再近,它绝对动也不动,选择束手就缚、任人宰割。”
“是这样吗?”我很好奇,“虽然不能飞,但总可以跑吧?”
“孔雀很爱护它那美丽的羽毛,尤其是尾巴,它平时不太飞正是因为不希望弄伤或弄掉羽毛。在猎人的枪口下,孔雀既不飞、也不逃跑,因为仓皇奔跑时,尾巴一定会拖在泥泞里,所以孔雀宁愿站着等死也不想逃命,怕伤了一身华丽。”
她说这段话时,眼睛直视天花板,并未看着我。
“大家都说孔雀贪慕虚荣,为了美连性命也不要,可谓因小失大。但如果孔雀不能开屏、不能拥有一身华丽,那么活着还有意义吗?”
正思索着该如何接她的话时,她又自顾自地往下说:
“所有动物都认为生命是最重要的,但孔雀不同,它认为信仰比生命重要,而它那美丽的羽毛就是它的信仰。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它依然捍卫它的信仰。”
我注视着她,发觉她的神情很平静,语气也很平淡。
“人们把孔雀编成负面教材,教育孩子千万别学孔雀的骄傲与虚荣。孔雀没有朋友,也没有了解它的人,它明明具有高贵的信仰,大家却只会说它骄傲、虚荣,它一定很寂寞。”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轻轻叹口气后,接着说,
“孔雀这么寂寞,我当然选它。”
“难道老师也选孔雀?”
“没错。”他点点头,“因为在这五种动物中,只有孔雀是两只脚。我觉得它也许会被其他动物排挤而没有朋友,所以我选孔雀。
身为老师,总会特别关心那些坐在角落、看起来很寂寞的学生。”
“你为什么选孔雀?”他问。
“我……”
“没关系。”他说,“再奇怪的理由,我都可以接受。”
我将思绪回到八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心理测验的情景,然后说:
“是因为孔雀的眼神。”
“眼神?”
“所有的动物一定都想跟着我离开森林,但孔雀那么骄傲,绝对不肯乞求,所以它的眼神应该带点悲伤,甚至在我做选择的时候,它会远远避开。可是我如果不选孔雀,它一定活不下去。”
“马代表自由,牛代表事业,羊代表爱情,老虎代表自尊。孔雀则代表金钱。”
——摘自蔡智恒《孔雀森林》
一切的故事都从那个心理测试开始。讨论着关于爱情、友情、事业、金钱、自尊等等,这些人世间永存的话题。初看这则心理测试时,我选了牛,其实没有特别的想法:只是觉得牛离我最近,还有那些人们对它比较偏爱的评价。随着看文的深入以及对身边朋友的“抽样调查”发现:似乎现实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而从不会考虑动物的意愿。
“选择老虎,既然是自己养的,那当然不会咬我,带出去多有气势。”“选择马,不为什么,就是从小喜欢马,而恰好选项里有。”“孔雀,因为它漂亮啊,带出去可以吸引目光。”身边被问到的朋友如是说。
“我们都是这样,因为题干说是让人选,所以几乎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那么,有没有问过动物的意愿呢?呆惯了森林的它们愿不愿意出去?”
“好吧,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只好什么都不选,当然如果是这样,那所谓的测试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朋友无奈的说。
“额,好像这样的假设我走题了。”
“那你看文中选孔雀的人都不是从自己需要的角度选的呀!”我不甘心地搬出论据来支持我的论点。
“嗯,没错,那你到底想说什么?现在的人都很自私亦或是其它……”
沉默了几秒,的确我想说什么呢?我不知道。只是觉得这样的思考方式似乎和文中人的角度不同。而且似乎我选择的角度也和大众一样。“我好像又在做无用功了。”我讪讪地笑了笑。
我是个喜欢看小说和胡思乱想的人,也是个疯狂的辩论者以及固执的偏执狂。看完《孔雀森林》后,就迫不及待的和朋友讨论起一个又一个想要解决而又找不到准确答案的糟糕问题。以上的对话便是其中之一。
好吧,这篇文似乎应该是篇读后感,我想我走题了,那么言归正传。
一开始的文摘,是文中关于心理测试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选孔雀的人最后慢慢叙述出的选择理由。与作者一样,听到测试解析后,我们都会对选孔雀的人露出暧昧的笑容,然后暗自腹诽:噢,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啊。孔雀这一意象因它的一贯印象:虚荣骄傲,似乎并不受人待见。就像“抽样调查”中所显示的那样,选择它也不过是为了炫耀。与所有小说一样,反其道而行后,作者必会有自己的解释。于是,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里关于咖啡哲学的理论一样,痞子蔡又写了一篇关于孔雀的理论。
距离初次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很喜欢他痞痞的文风,虽然不够艺术,不够格调,不够很多很多正统作家所谓的文学价值,但每一本书里讨论的话题都能带给我很多共鸣。很多人说我没有立场,的确,我不否认,而且也曾一度为此而感到苦恼。直到后来看到一段许嵩专访的视频后,他说的一段话让我顿悟。“每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我从不会贬低任何其它的网络歌曲。”是的,也许你会说《老鼠爱大米》是口水歌,范晓萱一开始的歌根本幼稚的要命。但你不可否认的是它有自己的市场和特定听众。而这也就是文化商业化和世俗化的由来了。那么很不幸的是,我是个俗人,我喜欢看文字浅显易懂的网络文学,尤其是台湾作家的BBS文学,喜欢一些傻得要命日剧,不喜欢勉强自己去看被贴了标签的看不懂的高深文学作品,不喜欢去研究古典文字。一切只凭主观印象,如果一本书能让我在十分钟内产生兴趣,那么也许一下午的时间也就这样耗费了。当然如果一本书我永远只看第一页,那么也就很难再碰它。比如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伯父书架上的《红楼梦》。另一位青春文学作家TOMO说,“不要勉强自己去看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书。”我是如此随性的人,当然不会自找麻烦。我想我是喜欢自由的,也难怪在做选择时对于马和牛纠结了半天。有着马一样的性格,却妄图做牛一样的人,这样的人生不知道又会怎样呢?额,貌似我又思维扩散了。
心理测试是个很神奇的玩意,当然作为俗人的我,又很不幸的为之着迷了。喜欢自己做一些幼稚的测试来达到了解自己的目的,当然也喜欢调查自己身边的朋友来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其实文章一开始的心理测试,早就有人问过我类似的了,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回答的。至今为止,常常挂在嘴边而又记得最清楚的是另外一个测试题。“请用一个词或句来分别形容猫、狗、玻璃杯、荡秋千和森林。不能思考太久,只需凭第一印象。”这是高中的时候有段时间班上风靡的一个心理测试。解析时他们分别对应的是你对自己、恋人、爱情、性、死亡的看法。看着形形色色的答案,有人欢喜,有人尴尬。暗自腹诽有没有被看出恶魔本质,我想我热衷于心理测试,也就是这般的恶趣味了吧。很多时候做心理测试凭的即是一瞬间的感觉,而感觉这种虚幻的事物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至于所谓的能够从某个侧面反应出人的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只怕是杜撰的了吧。而《孔雀森林》即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三个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社会经历的人,却共同选择了代表金钱的孔雀。作者巧妙地利用同主人公的爱情息息相关的三个女人,三个选了不同选项的女人,来讨论爱情,自尊,和金钱的关系。当然一如痞式的风格,想起《亦恕与珂雪》似乎也是如此。利用谐音来起名,三个不同学科,不同思维的主人公,艺术、科学、音乐三种领域出发,讨论着关于爱情、满足、自尊等问题。不知道该说他善于发现,还是说已经江郎才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