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生感触(六、论理拾零篇13至15节)

  13.无须搭理不讲道理的人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讲道理的人一般容易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并容易赢得事业、爱情及未来等等的。因此,人生在世,谁都应该讲究道理,以便容易赢得自己一个美好的人生。然而,一个人到底讲不讲究道理,却完全决定于个人自己,且别人又是左右不了的。这就让社会上既存在着讲道理的人,又存在着不讲道理的人了,且这讲道理的人和不讲道理的人总有相遇和相互面对的时候。

  讲道理的人,一般有涵养,且人格高尚。而不讲道理的人,通常是横蛮的或愚昧无知的,是虚伪的或只会耍无赖的。当讲道理的人和不讲道理的人有交往的时候,不讲道理的人是不用担心在遇着讲道理的人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的情况和出现什么问题的。倒是讲道理的人,在遇到不讲道理的人时候,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妥善处置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且很容易给自己造成种种伤害的。因此,当这两种人有交往的时候,不讲道理的人通常是故意耍无赖,故意挑刺找碴,故意无理取闹,故意无事生非甚至蛮横地总是打打斗斗的。这时候,要想“息事宁人”,通常要依靠讲道理的一方去正确面对和妥善处置的了。

  讲道理的人如何去面对不讲道理的人呢?应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予搭理或只是敬而远之。这是因为,若去搭理那不讲道理的人也是白搭的,因为不讲道理的人是不跟你论理的,你说再怎么好的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而且还总是无理取闹,还很容易出现种种难以料到的问题和弊端来的。当然,这对于那些不讲道理的一方来说,他们是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懂什么该如何处置或本来就有意不在乎什么道理和不在乎什么利弊所在的。只是对于讲道理的一方来说,若搭理那不讲道理的对方了则不仅是无济于事,还常常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害。这是因为——

  如果去跟不讲道理的人辨理,则那“理”总会是越辨越糊涂,且是终究是不可能辨得清楚和有其它什么好结果的。本来,若与讲道理的人正常辨理应该是越辨越清的,但不讲道理的人本来就是耍无赖的或愚昧无知的,本来根本是不讲什么道理的,因此,与他们辨理是要白费劲的。

  如果去跟不讲道理的人争执,则吃亏的总会是你自己。因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而人的时间和精力又是极其宝贵且十分有限的。一般讲道理的人,总是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做正事和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讲道理的人是不懂得珍惜时间和精力,而只会耍无赖和无谓地纠缠别人——若你要说自己有理,他更叫嚣他有理,你要以理服人,他更要耍犟脾气、耍无赖……就是本来那理明明在你这边,你也休想通过争执而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因此,讲道理的人是不必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与不讲道理的人的无聊无谓的纠缠在不清不楚的事情之上的。

  如果一个人老是与不讲道理的人纠缠不清,则可能让自己也变得糊涂起来,不但无助于自我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况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实中,就常常可以发现,一些本来温柔讲理的人,若生活在经常吵吵闹闹的环境之中并时而参与其中争吵的,则也容易变得糊涂起来甚至变得凶狠起来的。这无疑是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是“人人有责”的时代要求是相悖的,更不利于自我发展和进步的。

  当然,所谓无须搭理并不等于粗鲁地不予理睬。对不讲道理的人也还要注意保持理性,注意讲点人性。特别是在以人为本,注重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讲道理的人更不可因为对方不讲理或撒野了,自己也不要文明了,而一概粗鲁地不予理睬对方了。而如何不搭理那不讲道理的人,则还需要看清对象并有所区别地加以对待。要知道,不讲道理的人主要有那么两种人:一是不学习而愚昧无知而又脾气犟的人或性情卑劣,只会耍无赖之徒。面对这样的人,要尽量去疏远他们。如他们要来纠缠自己或要来侵犯自己,也不要与他们斗嘴更不要和他们动手打斗起来的。要知道,面对不讲道理的人如果还要逞能,还想图输赢,还想露一下自己的能耐,都是不可取的。而如果还想逞英雄气概,要与他们来个“两败俱伤”或“同尽于归”的,那更是不值得的,是尤其不可为之的。因此,当面对那不讲道理的人时,要尽量不去搭理他们,如实在摆脱不了他们的纠缠或确实遭受到他们的侵害了,也最好是提醒有关方面的人将他们强行管制起来就是了。二是原本是明白人,只是因为年纪老了,或因为其它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而变得糊涂或不明事理的人。当面对这些人不讲道理时,则宜敬而远之了。并要特别注意做到两个方面:凡事不要与这些人作斤斤计较了,毕竟,只因为他们是身体欠佳才犯糊涂或不明事理的,所以要尽量谅解他们。如对于他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或一些烦人的唠唠叨叨的话,就只当他们没提出什么要求或把他们的唠叨话只当作没听见就是了,更不必事事做出回应的。而且,如果自己与他们还是亲人或其它相关的人,则该尽到什么义务的还不能忘记了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否则,就显得不知趣和不仁不义了,并容易遭到社会的谴责。

  总之,如果去跟糊涂人或跟蛮不讲理的人掰扯,是无异于是去瞎掰瞎扯的,而且是越掰扯就越糊涂不清的,不但无济于事,还要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无须搭理不讲道理的人,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当面对不讲道理的人的时候,自己要保持清醒,保持理智,以防止因对方糊涂,自己也跟着糊涂起来并跟着对方没完没了地瞎掰和瞎扯下去了。

  14.要自信但不可自负

  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而“自负”,则是自以为了不起。“自信”和“自负”都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心理态度问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能而且必须去保持些应有的“自信”,但决不可以而且是必须摈弃掉“自负”的。

  “自信”和“自负”,不但只是一字之差,而且也确实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至小,两者在本意上是相似的,即都是对自己有信心。所不同的是,这“自信”是实事求是的,而且还是自知之明的,是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有个合乎实际的认识。通常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有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所要干的事情能够有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能否胜任即将从事的种种人生事业能够做出个正确的判断,并对那些自己有能力有水平去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且若需要去做的还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等等。而“自负”,则是过于自信的反映,通常表现为:从想当然出发,往往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了,听不进他人的意见,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若不然,也只是一味地我行我素而让人反感和讨厌的了,等等。

  人生在世,不相信自己不行,而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了不起也不行。

  要“自信”,首先要有自信心,最起码的就是要相信自己决不是“白来”这人世间一场的,而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是可以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可以说,自信是一个人去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助事业成功的动力和源泉。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相信了,则无异于是自我作践,是自己把自己当作“窝囊废”看待了,那就不可能还能去成就什么事情的。或就要自暴自弃了,其结果当然也注定是无所作为的。当一个人要干事情的时候,只有首先是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去做的,或相信自己是能够胜任的,然后才谈得上要去付诸行动,然后也才可以去谈争取最后成功的种种事情。但是,人的“自信”应该是有度的,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并注意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前提下的“自信”才是可以的,也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且这个成功率往往又是很高的。即使所干的事情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但只要有信心去干并舍得去下足功夫了,也是可以做得下,干得好的。

  然而,过度的“自信”就容易变成“自负”。而“自负”了,就要脱离实际,就要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其结果常常是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的。历史上诸多悲剧人物的悲惨结局已充分证明了为人是不可以“自负”的。

  在“楚汉之争”中,楚王项羽的实力本来远远高过汉王刘邦的实力。但项羽最终被打败了。究其原因,就是项羽的“自负”所造成的。项羽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不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在“鸿门宴”上,他没有听取范增等人的意见,而轻意地放走了刘邦,最终导致了失败,并自刎而死。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正是项羽的“自负”,让刘邦赢得了天下并座上了皇位,而让自己败为流寇并悔恨交加而自杀身亡了。

  三国时期的马谡饱学军书,算是个蛮有军事才华的人了,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但马谡恃才逞能,狂妄自大,仅仅凭着学得一些军事理论,而没有顾及到自己未曾有什么实战经验也不具备什么实战能力而竟敢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要求去守护战略要地街亭。在得到诸葛亮的准许后,在备战中又因“自负”而屡屡拒绝了他人的谏言,最终使得蜀军丢失了街亭,自己也被诸葛亮处以军法严惩——“挥泪斩马谡”了。

  当然,因“自负”而导致悲惨结局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知道哪些是自己所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这才算是对事物真正的认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做到自知之明,而且建立在自知知明基础之上的“自信”才是正确的,也才可以不断地助推自己去成就人生事业。

  要特别注意的是,事物发展的一个一般性规律是物极必反。“自信”当然也不例外,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过度的“自信”就容易变成“自负”了。因此,要“自信”但不可“自负”,其实就是既要“自信”,又要防止肆意放大了“自信”的作用,而使得“自信”变成了“自负”,自己也变成个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人了。因而防止“自信”变成“自负”,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去听取他人的意见——

  要清醒地认识到听取他人的意见,在通常情况下总是有必要的。在这方面,古人留下了许多警世忠言,如:“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等。这无不在告诫着我们: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善于去听取他人的意见,并注意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吸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干事的时候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并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越是要干大事或越是有志于去干一番人生事业的人,都应该把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当作一种必备的品格,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注意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避免出现差错,并确保成功率。

  况且,每个人总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自己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因此,当遇到难题时,与其一味地自我去钻牛角尖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和同事们沟通一下,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许会帮助自己拓宽思路,或直接获取一些破解难题的好办法来,这无疑是有利于更好地把事情做好的了。

  还要注意的是,可能有人认为,如果去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自己下属和群众的意见,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尊严,甚至要影响到自己的威信。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也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应该说,不管你职位多高,级别多大,都是不足以说明你的智力、能力和水平就一定都高过别人了或都高于下属和群众的了,或所说出的话就都是金口玉言,句句是真理的了,等等。而总还是需要并善于做到不耻下问的。身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可谓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了,其尊严不可谓是至尊无上的了,但他还是个纳谏如流的人。他说:“朕为天子,未尝敢专行独断,每事遍问卿等,可行则行之,不可行则止之。”他当皇帝时,总是注意去听取下属魏征等人的意见,对事务从不专横独断,而是与诸大臣商议着办。从而历史上才会有个辉煌盛世——“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身为封建时代的皇帝尚能纳谏自律,何况现代人,不管你职位多高也更没有理由去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而一概不去听取他人的意见的了。而且,如果注意倾听意见了,则不但有利于避免去犯错误,还容易让下面的人认为你是个平易近人和亲民务实的人,从而让你更容易赢得人心,让下属和群众更加信赖你、爱戴你和拥戴你。

  综上所述,一言蔽之就是:人总是需要“自信”但不可“自负”的,若“自信”而又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了,则又是可以防止“自信”变成“自负”的了。

  15.瞒好事与瞒坏事利弊拾零

  本来,一个人要去隐瞒什么事情,特别是去隐瞒自己所干的或因自己的原因所生成的事情,那都是你自己的自由,而且你想隐瞒什么事情都是由你自己去决定的,是任何他人左右不了的。然而,一个人是不能因此就胡乱地去隐瞒事情的,而应该知道到底什么事情是可以去隐瞒的或应该去隐瞒的,且要保证隐瞒的结果是好的。还必须知道,到底又是什么事情却是不可以去隐瞒的,若硬是去隐瞒了,则到头来可能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

  瞒好事可嘉,瞒坏事可鄙。在这里主要就两个方面的原因去讲。第一,从社会大环境上讲,由于社会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着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社会上的人们一般都是肯定和赞赏那些嘉言懿行而反对那污言秽语、胡作非为的。“瞒好事”,无疑只有做到了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的了,才能做出来的有益和高尚之举,其实质就是一种嘉言懿行。这样在干出了成绩或做了好人好事之后,不去张扬并有意隐晦起来,是很容易受到人们的钦佩和赞赏的。特别是如果是干出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而还能谦逊不露,则更是要让人敬佩不已的了。因此,“瞒好事”可谓是为社会所赞许的高风亮节,是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是值得去为之的。而“瞒坏事”,一般只是那些不负责任或只是功利主义者所为的卑鄙和缺德之举。他们往往在干了坏事或因自己的原因而发生了坏事情时,是不想去承认也不敢去面对的,总是极力加以掩饰。有时,为了达到掩盖事实真相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去干损人利己的事情甚至要铤而走险,去触犯刑律的了毋庸置疑,“瞒坏事”的人,通常是要遭受他人厌恶和鄙视的,是不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因而是不宜为之的。第二,从结果方面去讲,“瞒好事”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而“瞒坏事”则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瞒好事”是做了好事而不去张扬,本来是不图什么回报的,但如被发现之后,人们常常很钦佩这种甘于奉献和舍得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行的。你本来是不想得到什么回报而社会倒让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或者说所得到的“回报”是更为丰厚的了。而“瞒坏事”呢,本来是想隐瞒事情真相,以逃避责任或不想让自己的声誉受损的。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岂能隐瞒得了那事情呢?况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事比好事是更为难以隐瞒得下来的。因此,当别人发现你是有意隐瞒了坏事情时,则会更加厌恶你,憎恨你,甚至要更加严厉地惩罚你,而且正如俗话说的“瞒债必穷,瞒病必死”,你到头来注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在这个隐瞒好事与隐瞒坏事的事情上,如用“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去形容它们是最适当不过的了——你隐瞒好事情不想得到好回报倒容易让你得到许多好的结果,而你隐瞒了坏事情,以图维系自己的既得利益或什么好处,却偏偏要让你丧失殆尽,还往往要让你受到严厉的处罚,等等。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功利心强却又不负责任的人,对坏事情总是极力去隐瞒的,而到头来往往要遭到人们的厌恶和鄙视的,这些人在出了问题或犯了错误之后,总是有意去隐瞒事迹真相,但最终都要被发现,且最终都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至少是要受到人们的斥责,甚至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如果一个人是干出了成绩或做了好人好事之后不去张扬,并有意隐瞒起来,则容易让人觉得你是个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的人,从而更加地喜欢你和钦佩你。那些在做出了成绩和贡献之后或做了好人好事之后,却不去张扬并有意隐晦起来的,其人格往往被公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是很容易受到人们的赞赏的,且往往还容易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矿井透水事故,致使81名矿工遇难。但事故发生后该县主要领导万瑞忠、矿主黎东明等人却欺上瞒下,不择手段、绞尽脑汁地去隐瞒事件真相和去封锁矿难消息,企图将事故真相与81名死难矿工的冤魂一道埋进漆黑的矿井。但不久他们所编制的弥天大谎就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些胆大包天,策划瞒报这骇人听闻惨剧的万瑞忠等人最终都逃脱不了责任的追究,且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雷锋,被称为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他生前总是不停地去做好人好事,但他总是对他人隐瞒着,从不想显示自己是做了什么好人好事以图立功受奖,更不图什么要让受惠人来回报自己。以至他的事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他生命虽然短暂,但却能流芳百世。而且,他的英名还飘扬过海,得到了不少国家人民的尊敬和膜拜。

  21世纪头几年,是中国遭受灾难多而严重的几年,先后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如汶川、玉树大地震),大洪灾(如大江南北的洪涝灾害),大雪灾(如新疆等地的雪灾)和大疫情(如SARS疫情等),等等。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英勇抗击巨大灾难的同时,毫无隐晦地向全世界作了灾害情况以及救灾情况的实际报道。就不但不丢尽了中国人的“面子”而让外国人耻笑,恰恰相反,还让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帮助和尊敬。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是中国人所具有的那种不屈不挠,愈挫愈勇,愈挫弥坚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他们不因中国频繁地遭受灾难而瞧不起中国人,相反,更因此而加深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和友谊,并更加敬佩起中国人来了。

  因此,一个人如果要想隐瞒事情真相时,一定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好的事情真相是可以隐瞒的,而坏的事情真相却是不宜去隐瞒甚至是绝对不可以去隐瞒的。并要善于做到趋利避害,要瞒只能去“瞒好事”而不能去“瞒坏事”的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生感触  拾零  拾零词条  论理  论理词条  感触  感触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人生感触词条  
随笔

 生之爱

    人生在世,一定会感受到爱。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铭刻在你的记忆里,伴你一生,或如沙滩上浅浅的脚印,随风而逝。...(展开)

随笔

 成长

    外面的阳光灿烂得一踏糊涂,是我所钟爱的。倚着窗儿,独自发着神,任思绪飞扬,美美地做着灿烂的梦,很是美妙,很是赏心。看着小区...(展开)

随笔

 孤独的小人物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此时孤独,但在我内心深处早已波涛起伏。一个人习惯了那种自在的生活,连孤独中也有所获,很欣喜,很洒脱。不觉中走过几年大学的忙碌,又要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