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生感触(六、论理拾零篇16至18节)

  16.温情相劝总比恐吓和强迫好

  相劝,就是自己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所施行的一定形式的劝说。而劝说即是最普通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乃至大到国与国之间进行沟通中常常使用的一种交往形式。一般常见于长辈劝说晚辈,先进劝说落后,强势劝说弱势,等等。一个人,总是相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晚辈,而相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又是长辈了;相对于这方面来说你可能是落后于他人,而相对于另一方面来说你可能要领先于别人;你在这方面这领域是弱者,但你在那方面那领域则是强者,等等。因而,人生在世,总是有要受到他人劝说的时候或总是需要去劝说他人的时候。

  虽然,劝说,一般都是强势对弱势的劝告。但既然只是劝说,它就不能如同命令那样,要求人家非得服从你不可。是否听众你的劝告则完全是他人自己的意愿,你只能用心去打动而不宜再利用你作为长辈和强者等等的威势去施加任何的恐吓和强迫的。现在,国际上之所以越来越信奉着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搞对抗,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是通过对话、和平的方式去解决国家间所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也是基于温情相劝(用于国家之间称“斡旋”)总要比威吓和强迫往往效果更好的缘故;现在世界上之所以愈来愈推崇着和谐发展的理念等等,也是源于相互尊重,通过温情相劝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总要比任何恐吓和强迫还容易取得良好效果的缘故,等等。

  正如俗话所说的:“敬酒好吃,罚酒难喝”,温情相劝之所以比威吓和强迫好,是因为人们都是有自尊心的,乃是国家也都是有自己的民族尊严的。而且,好话可以暖人心窝的且“嗔拳不打笑面”,一般人们都是有那个愿听好话的心理,人人都愿意去听那些真诚的,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的劝说,而不愿去听那种不顾自己颜面的指责、恐吓和威胁,就是对劝说者有意见也不至于引起反感和仇视,更不能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等等,况且,人往往还是服软不服硬的。那种粗鲁的不适当的劝说,常常是事与愿违的,不但不容易达到你所预期的效果,可能还犹如在火上浇油一样,使问题越浇越旺起来。因此,人们之间的交往乃至国家间的往来所进行的劝说,都必须以尊重对方为前提。而这温情相劝恰恰就能够体现着是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需要劝说时,能够注意做到温情相劝,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则也就容易让对方所接受。而如果用威吓和强迫的手段要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俗话说:“狗急跳墙,人急悬梁”,如果劝人时不注意保持理智,而是一味粗暴地威逼对方遵循自己的意志,则很容易引起对方反感甚至要抵触和造反的。虽然,有时候通过强制手段可能也得胜于一时,但终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甚至还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了。所以,既然只是想阻止某方面而已,就应该善于做到温情相劝,而不应再施加任何恐吓和强迫的了。

  而要做到温情相劝,还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始终把尊重对方放在第一位。上面已阐述了一些尊重人的一些重要性了,在此不再赘述。还必须注意,不管你要劝说什么人,也不管你自己怎么有威势和强大,都不可恃强凌弱或以势压人。所进行的劝说,要尽量做到是真心实意的,且尽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出自真心的,是真的为他着想的。而且,要胸怀宽广,努力做到求大同存小异。要知道,“原则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对方的原则性问题和核心利益问题是永远不可侵犯的。因此,要对方完完全全服从你的意志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你必须始终尊重对方的原则问题和核心利益,在劝说时不能强求对方去违背他基本原则和根本利益,如能够做到求大同也就可以存小异的了。这样,你所进行的劝说,对方才愿意去听,也才有可能产生共鸣或让对方受到震撼和感动,从而也就容易达到你所预期的效果。

  二是有时要注意做到“绕弯弯”,要注意采用最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叙述你的意见。特别是,有些劝人的话,是不能直说的,如果直截了当地说了,那可能要让人难堪的,甚至挫伤了对方的自尊心和尊严的,那就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懑、仇视甚至反抗的。

  《战国策。赵策》中有记载:公元前266年,齐王建派使者去拜见赵威后。赵威后接过国书,一边看,一边询问使者:“齐国的年景好吗?老百姓安乐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使听了很不高兴,说道:“我奉命来问候太后,您先不问我们大王,反而问年成和小老百姓。难道有先问卑贱,后问尊贵的吗?”

  赵威后一听笑了,说:“你的话不对,如果没有好年景,老百姓如何能安乐?如果没有老百姓的安乐,国家又如何能稳定?如果国家政局不稳,国君又处之若何?我虽是女流,岂就不能懂得本末是不能倒置的呢?!”

  看到齐使陷入沉思之中,赵威后又问道:“贵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好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我听说,这个人乐善好施,常给没有粮食的人饭吃。常送衣服给缺衣服的人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百姓啊!为什么还不让他出来做官,成就一番事业呢?还有一个贤人叫叶阳子,不知可好?我听说他关心鳏夫寡妇,抚恤孤儿老人;救济穷困,排忧解难。这是帮助国君养育平民啊?为什么不安排给他一个适当的职务,让他充分发挥作用呢?有一个女子叫北宫婴儿子,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我听说她除去钗环,不施粉黛,到老不嫁,终身奉养没有儿子的父母,她是在给老百姓树立孝行的榜样啊!为什么至今不封她为命妇,以彰其德呢?贵国有两位贤达之士不得任用,一个孝女不能表彰,齐王又靠什么君临国家,为万千子民之父母呢?贵国有个于陵仲子还没有死吗?这个人上不能尊敬王事,下不能治理自己的家室;内不能安抚百姓,外不能结交诸侯。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他的行为是在教唆百姓,影响他们都变成无用的废人,你们国君为什么不赶紧把这个小人除掉呢?”

  齐使回国向齐王做了汇报。齐王马上采纳了赵威后的意见,不几年齐国大治。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赵威后是懂得人才对于国家兴盛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她也知道了那齐国有贤能大才而不用,有卑鄙小人而不除的弊端。但她想劝说齐王,并没有直接指责齐国所存在的诸如浪费人才的弊端等,而是对齐使“绕弯子”地假装着问问齐王几个才子的情况,然后再诉说着自己的见解,以让齐使反馈给齐王听。结果,她的劝说就很奏效了。然而假如赵威后不是绕弯子劝说,而是直截了当地狠言恶语地对着齐使罗列着齐国所存在的弊端,再大谈其见解,则齐使回去禀报齐王后,那结果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那可能就不但没能促使齐王纠正错误和消除弊端,而且这赵威后乃至整个赵国可能还要遭至齐王的记恨呢。因此,劝说的话,不但需要真诚相待,有时候还需要绕弯子的,而且还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比如,同是劝说一个话题,心平气和且趣味横生的讲,总是要比鲁莽粗暴的讲,效果会更好一些,他人也会更愿意去倾听和接受一些的。

  还要注意的是,就是要去劝那些很固执己见,难以相劝的人,也还要像古人所言的:“文火煨牛筋”那样,也只能更注意做到耐心和诚心的了。要相信,只要你善于通过诚恳而又耐心地劝说了,则最终也还是会收到好效果的。

  17.成功乃不在乎起步之早晚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把自己没能成功的原因或把自己不敢去追求成功的原因,归咎于起步晚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想干事业而又担心自己是起步晚了,以至于干脆蹉跎岁月了,这也是很不可取的。正如“戏唱得好不好,不在开锣早”,“钱赚得多不多,不在买股早”一样。行动早,不一定效果就好,而晚起步也可以干出好结果甚至还可以建功立业的。

  东汉时名将马援,12岁时就失去了父母,是靠他哥哥抚养长大的。他少年有志,可天性并不聪明。当时,同村有个叫朱勃的人,与马援年纪相仿,却能口诵《诗经》、《尚书》。马援见此,自愧不如,于是就向哥哥提出要去边疆放牧。哥哥十分了解弟弟,他安慰弟弟说:“你是很有才干的人,只要奋发努力,克服自卑的心理,时间久了,定成大器。”马援听后,发奋学习,坚持不懈,终于在55岁时被封为伏波将军。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马援屡建奇功,成了个“大器晚成”的名将。历史上类似的,还有诸如“黄忠60跟刘备”,“姜子牙80拜相”,“佘太君100岁征西”等那众多典型的反映着“大器晚成”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都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成功是不决定于其起步之早晚的。

  就是在现代,被世人誉为“世纪伟人”的邓小平,他是生于1904年,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被确立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可他就是在这之后的近20年的最后的生命岁月里,硬是建立了其人生中最伟大的功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着伟大的实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再看国外史,类似的也有个“德川家康70打天下”的故事等。德川家康在日本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70岁时领导攻打大阪,扫清了丰臣秀吉的残余势力,使国家结束了战国烽烟,开启了日本后来长达268年的国家统一太平的德川幕府时代。就在这两百多年里,日本实现了其历史上难有的太平盛世,使国家启动了全国市场建立,并推进着货币经济和都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行了武士阶级的贫困化和商人阶级的富裕化等一系列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等等。其中众多变革就是直接导致了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和“二战”后新日本的迅速发展。为此,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

  毫无疑问,诸如以上所说的马援等这样年老而还能够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人,古今中外都是不胜枚举的。它们都可以充分地证明了成功是不在乎于起步之早晚这么一个人生道理的了。

  其实,认清了这么一个人生道理以后,对于激发一个人不断地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乃至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多更好地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的。

  对于已经是“早起步”的人来说,虽然你在追求成功之路上先行了一步,或者说已经是抢到了发展的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已经是稳操胜券了,你还要面对着种种竞争和压力,并还需要积极去应对。要知道,后面那些要与你竞争的人常常有后发优势,往往还有后来居上的可能。如果你稍有不慎,稍有懈怠或在其它方面上的处理不当,则随时有被他人赶上、超越,甚至排除出去的可能,以致要让你那以前的努力全部报销,甚至让你只是功败垂成的了。因此,“早起步”者,切不可产生松懈的情绪,不可因抢占了先机而洋洋得意,以致忘记了他人还在追赶你甚至要超过你,要谨记自己在未能达到了真正成功之前,是没有理由骄傲自满和懈怠的,还非要自己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不可的。

  对于只是“起步晚”,甚至还在忧郁不决,或因其它原因而还未真正起步的人来说,由于在那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已经有人跑在前面了,则你要想成功,则只有奋起直追,加倍努力地奔跑,才有可能赶上或超越他人的了。要知道,竞赛总会有个最后的胜负,有时还得像NBA赛场那样,往往是非要打到最后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才决定着胜负不可的。因此,与他人竞争,就要善于拼抢到底,奋斗到底。而如果一时追不上他人也不要灰心丧气,要知道成功原来总是有先有后,只要你真正尽到了努力,总还是可以成功的,可能只不过是比他人晚了一点而已。况且,实际上有时候也不需要与他人强求一律的,自己所追求的可能本来就是与他人所追求的是有一定的差异呢。最要紧的是,那些尚未起跑的人,切不可再忧郁徘徊下去了。与其“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光想不行,还得要真抓紧实干。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奋斗了,总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分功绩让你去摘取的。

  对于因年龄偏大,还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却又害怕没能成功的老者来说,既然还有心搞事业,就不得怨老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了既然还想有所成就,则非要老当益壮不可。这其实也就需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力争老有所成。当然,由于年老则会力衰,则不宜在力气方面跟年轻人较劲了,只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而为了。而只要做法得当,也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甚至还可以建功立业的。如上文所谈到的马援、邓小平、德川家康等人就都是在年老以后还能够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人。可能有人会说,自己一个平凡的人怎么能跟伟人们比呢?但应该知道,任何一个人能否事业有成,都不是由起步的早晚所决定的。况且,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只是在于他们是为国家干大事。伟人在年老了尚可以为国家建立功业,而平凡之人在年老了则更应该能够为区区之小家庭建立功绩的,亦即也更应该是可以去成就自己平凡的人生事业了。

  因此,可以概括地说,人们致力于人生事业,犹如进行着长跑比赛一样,起步之早晚,并不是能否最后获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一个人能否成功是不在乎于自己起步之早晚的。而且,愈是想干事,愈是希望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的人,则愈不可拘泥于起步之早晚,而应该按照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切实而坚定不移地走到底。

  18.适度的超常规举措乃未可厚非

  人们在干事创业中施以超常规举措,实际上也就是适当地投机取巧。而“投机取巧”一词,本来多含贬义,投机取巧者,还常常为众人所不容或不耻。然而,在社会已日益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一个人只是适度地投机取巧一点是不宜过分去指责的,虽然可能有其欠妥之处,但应该是可以原谅的。而且事实上,适度投机取巧者往往还能够抓住机会,还体现着开拓创新而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能够控制在一定的法度之内,并没有去违规犯法的投机取巧应该是可以的,且对一个人的成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助作用。因而,人生一世,为了自我发展,为了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而适度地投机取巧一点是未可厚非的,有时还显得是很有必要的。

  适度投机,可视作是努力去为人生事业的发展去准备和创造些有利于其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从客观世情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出发,去抓住种种有利时机去推助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而适度取巧,则可视作是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所具备的客观条件,灵活巧妙地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去干事创业。特别是正如俗语所说的“用巧不用力”,“取巧”二字,可以理解为,做事情时要多动点脑子,要讲究点技巧和方法,要注意掌握要领,绝不能盲目蛮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而且“适度”二字,还突显了在为人处世中,要掌握好时间段,要掌握好火候和分寸,抓住大好时机,以最少的时间,最高的工作效率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因而,这个适度的投机取巧,显然与过去常常为人们所不耻的胡乱而肆意的投机取巧是不同的,实际上只是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罢了,并可以当作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这是因为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一般的规律性,但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不顾客观世情和社会环境条件,也不善于去为事物的发展准备和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的,就很难踩出一条发展的路子出来,且常常要丧失机会,而至使事倍功半的,甚至要导致失败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人只有通晓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所住时代的基本世情,并善于通融各有关方面的关系,甚至要适当地践行世情中的一些潜规则,才可能更好、更快地助推着事业的发展。而一个不谙人情世故的人,则通常只是个不知进退的鲁莽乱闯之人,注定是难以干成事情的了,往往会在为人世处中到处碰壁。

  ——“不管白猫黑猫抓得老鼠就是好猫”、“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两句话足可以反映了人们对于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看法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一般地说,社会上都是崇敬成功者而鄙视失败者的。人们只敬佩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而不太去计较、追究和谴责他们为取得成功而采取的什么手段,只要他们没有去触犯法律,没有被抓起来的都是未可厚非的。况且,这里所说的适度的“投机取巧”,也不是叫你搞违法犯罪的,而是叫你无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过于迂腐地循规蹈矩,老是只遵循着一些常理,而总是不知变通的罢了,更不能老是套用他人的模式或只按照他人的意志去做你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善于及时地抓住种种有利时机和善于利用好种种人际关系去助推着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现实社会中要使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或能够达到个“四两拨千斤”的工作效果。就要学会在为人处世中切实做到适度“投机取巧”一点,以可以用最小的时间,以最小的资金和资源,干出最好的绩效出来。况且,人生短暂,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时间一般只是短短的几十年而已。从这个方面上讲,短短的人生路上,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一些,则都有必要在为人处世中注意做到适度地投机取巧一点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是充满着竞争的,而且在愈演愈烈,而人总是需要在这样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要知道,“发展是硬道理”,这适度地投机取巧恰恰是一种提高自己竞争力和勇于自我发展的积极之举,因而又是值得去为之的。况且,世事纷繁复杂且常常瞬息万变,如果凡事都只能循规蹈矩,则很容易丧失良机的。因而,凡事不可只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而应该做到随机应变,特别是在做某些特殊的事情时,若要实现突破,更是非要做到“特事特办”不可的。

  所以,适度的投机取巧是未可厚非的。应注意的是,不可老是囿于老观念而一概地鄙视或责斥那些超常规之举。虽然它们有时候可能确实是行为有点不雅,甚至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如果其做法主要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已,且毕竟只犹如去骂人几句那样,若情节不严重的也就构不成什么诽谤罪而非要去责备和追究它们不可的了。

  况且,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种种适度地投机取巧之现象现已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了,而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个地方和各个领域了。

  最常见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积极地尽量多地去干一些自己的人生事业了。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常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抓住了种种有利时机,干起了第二职业等等,充分地发挥着自身优势和能力,在工作之余,还做出不俗的业绩。既为社会多作了贡献,还是自己开辟了新的创收之路,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认可。

  还有些人,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干第二职业,但也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也常常在工闲的时候,积极地去从事着一些“捞外块”的事儿,等等,既可以为自己增加些收入,还可以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可以丰富着自己的业余生活。

  现在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也为人们准备了越来越好的适度的投机取巧的环境和条件了。具体表现在,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是相当发达的了,特别是交通业,信息业的极大改善,已为人们提供着愈来愈好的“投机取巧”的环境和条件了。现在,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摇控千里之外的业务了,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到达上千上万里之外的所需去的地方了。因而,只要自己有能力,就完全可以去投机取巧一点,善于挤出一点时间和抓紧住一些机会去干好一些自己想干和喜欢去干的人生事业,以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而且,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了,社会也越来越注重人的发展了,而人们自己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发展,并越来越敬重那些善于抓住机遇并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的人们了。而这,无疑又给每一个人适度地去投机取巧一点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了。因此,人生在世,已没必要过于在乎他人的一些议论或总是囿于老规矩的了,已完全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非常规之举措来发展自己的人生事业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生感触  拾零  拾零词条  论理  论理词条  感触  感触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人生感触词条  
随笔

 回忆片段 第一章,童年时代(2)

 6,窗霜练字  幼年家贫,无钱买文具纸张。但是天不绝有志人之路,入冬以来,炕头那扇玻璃窗上,每天早晨都结了一层霜,有的带一些花纹有的象一张平平的白纸。我就跪在...(展开)

随笔

 人生感触(五、趋利避害篇10至1...

 10.注重用好有利条件和环境  事物及其发展是普遍有联系的。这也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而条件和环境是影响着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任何...(展开)

随笔

 五子

 按照我们那儿的风俗,出生的孩子排行老几,就叫小几子,排行第一叫小大子,排行第五就叫小五子。邻居家有个小五子,前面四个都是丫头,小五子他妈就要到更年期终于屙下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