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那么,进入老年期后会有怎样的心理呢?60岁老人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一、60岁老人的心理
人到了60岁以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年期,此时,不仅身体脏器功能逐年老化,还会出现以下心理变化,为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必须要关注。
1、心理孤独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2、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靠靠,俊他们感到时间过的很慢,难以打发。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3、情绪变化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4、记忆力减退
不少老年人都时常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深感苦恼,例如:出门忘记带钥匙,炒菜忘了放盐,刚才介绍过的客人,转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会儿找不到手表,一会儿找不到眼镜一老年人的特点是对新近接触的事物忘得很快(医学上称"近事遗忘"),而对过去的往事却记忆犹新。减迟是大脑细胞衰老、退变的常见现象,过于严重则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种表现。
5、睡眠问题
老年人大多数睡眠减少、睡眠浅、易惊醒,有的老人同时有入睡困难和早醒,这也是脑功能自然现象。医学研究发现,老人在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于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许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后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济,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现睡眠过多或睡眠倒错(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频频打盹、打呵欠,即使在很重要的场合也难以自制,这也是脑功能削弱的显著标志。
二、老人最担心的四个问题
老人退休后都会有一种心理落差感,年纪大了害怕疾病缠身、害怕老年痴呆,也会被抑郁症盯上,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最担心的四大问题该如何缓解。
1、退休造成心理落差
不少老年人刚退下来时,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无价值感。
退休造成心理落差,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老人认为经济收入减少,不再像工作时那么受人尊敬和重视;有的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自我评价过低;有的则表现为发牢骚、埋怨,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甚至脾气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和子女吵架或指责过去的同事、下属。老人如果不能够调整好心态,就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对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悲观等。
2、疾病缠身
人进入老年期后,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脑卒中等在人们50岁后会明显增高,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易患各类疾病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
3、抑郁情绪难以摆脱
老年阶段,最容易出现的精神障碍是抑郁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重大负担或影响。老年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并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有些人甚至出现死亡念头和自杀行为。这些,在 空巢 、 失独 等特殊家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4、 老年痴呆 遭歧视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 症 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 痴呆症候群 。
有人认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因此, 老年痴呆 更名似乎有益。然而,态度是复杂的问题,态度的改变并非 更名 那么容易,更名,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
三、老人的六大标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更得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心理健康对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2、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4、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5、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
以上就是关于变化的介绍,说到底,老人会发生如此的心理变化也是由于不安全感,所以,身为子女,应多抽空看望陪伴,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爱。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怎样治疗老人心理问题?长寿老人五大心理特征?老人养生心理须知?老人不肯带孩子的心理?国外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