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洗个澡清爽一下。包括宝宝也不例外。而宝宝的身体本来就比较脆弱,在洗澡时,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乱碰的,妈妈们,你们都知道吗?
1. 宝宝肚脐
洗澡的时候,很多妈妈都会发愁,肚脐到底是洗还是不洗。小孩子肚脐是最容易受细菌侵袭的地方,用力抠或清洗过频繁都会对肚子里的内脏造成刺激,带来多种身体不适。
宝宝肚脐不用每天清洁,且不要用力清洗,如果有结痂污垢,可用橄榄油先将污垢软化,再用医用棉签轻轻擦掉。
2. 宝宝耳朵
家长害怕污垢太多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就频繁的给宝宝掏耳朵,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少量的耳垢并不会影响听力,相反还会对耳道具有保护作用。
如果过于频繁的掏耳朵,会让宝宝 掏上瘾 ,还会损伤耳道,造成感染,引发中耳炎。掏耳朵时最好使用面前,在外耳道处旋转,不要深入到你看不到的地方。
3. 宝宝私处
很多妈妈都有洗澡时为宝宝清洗下体的习惯,但是女宝宝的一些分泌物就像是天然的保护膜,如果频繁清洗掉,反而不利于健康。且频繁刺激下体,容易让宝宝性早熟。正确做法是用清水清洗即可,不要使用肥皂,偶尔可以使用宝宝专用的沐浴露。
除了上述这三个部位洗澡时要特别小心外,下面这几种情形也不建议宝宝洗澡哦。
1. 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
宝宝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2. 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
洗澡时难免搬动宝宝,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会造成呕吐物误吸。
3. 发热或热退 48 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
病毒性感染发热前后 48 小时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原因是洗澡过程中毛孔张开,虽然起到了物理降温的效果,但因为宝宝年幼抵抗力差,在降温的同时也会有冷空气随着毛孔入侵,有可能导致病情的加重。因此,在宝宝发热前后 48 小时内不建议给宝宝洗澡,应等宝宝病情稳定,健康状况好转之后再洗。
宝宝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5. 喂奶后不应马上洗澡
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宝宝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 1-2 小时进行为宜。
6. 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
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 2500 克的宝宝。这类宝宝大多为,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宝宝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妈妈们知不知道,其实宝宝身上有些部位并不能乱碰,盲目地用水和肥皂清洗,反倒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儿童需要培养哪些卫生习惯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