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诊过程中,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看到过无数年轻父母的眼泪,而这些父母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后悔不迭。其实,有些危险,做父母的就应该提前想到!所以,有孩子的家长注意了:孩子的安全问题永远别说“没想到”。
儿童安全问题注意事项:
车祸:以为开慢点就行了吗?
跌落:以为床不高就安全吗?
砸伤:以为放高就够不着吗?
车祸警示录
车辆惯性让孩子伤不起,,上个月,黄陂的7岁女孩小莹被爸爸带着来复诊。她已经是植物人状态,异常消瘦,手脚强直,插着胃管、尿管,每天靠打营养液维持生命。
父亲李先生异常愧疚,因为,小莹是从他驾驶的摩托车上摔下去的。2011年11月的一天,他骑摩托车送小莹和弟弟上学,和一辆大卡车错车时,坐在身后的小莹被甩了出去,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后就不动了。如今女儿被摔成植物人,他悔恨极了:“真不应该让她坐摩托车!”
现在父母骑摩托车、电动车带孩子的现象在街头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是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坐电动车,这实在太危险。
那坐汽车就安全吗?邵强接诊过这样的案例:5岁的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车辆不慎追尾,孩子从前车窗被甩了出去,当场昏迷。
邵强说,即使没发生车祸,车辆急停急走的惯性,同样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这就是最常见的“挥鞭样损伤”。这是一种离心力作用,孩子的头部被甩出,如同挥出鞭子,产生的剪切力足以让脑部受损甚至颈椎骨折。
安全军规No1:
12岁以下幼童乘坐车辆必须坐在后排,使用安全座椅,并且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的不同进行更换。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到9个月的婴儿需要反向安装座椅,因为此时婴儿的头部重、颈部软,反向乘坐可保证急刹车时不受损伤。9个月到4岁的新生儿可正向安装,但正向安装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儿童体重在9公斤以上;第二是儿童可以自己坐起来,两者缺一不可。
小孩长到4岁以后,可以使用汽车安全座垫,把孩子垫高,防止成人安全带勒住脖子,当然,安全座椅比座垫有更多的侧面和头部保护,头枕高度可随着儿童身高调节,头枕侧面有安全带的引导孔,可以确保安全带远离脖子。
带伢警示录
再矮的地方摔下来都可能致命
床和沙发并不高,孩子摔下来也会很严重吗?邵强说,脑外伤不是以从多高摔下决定危险程度,有时候摔到关键部位,“寸劲”也会带来致命打击。
去年9月29日夜里,新洲三店街蔡河村的轩轩睡觉时从床上滚了下来,被摔成颈髓损伤、中枢神经性呼吸衰竭,数次抢救后捡回一命。如今,3岁的轩轩在长航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后,可以走路了,但双手还是不能动。
去年11月,爷爷给一岁的悦悦端尿,悦悦脚一蹬,爷爷没抱住,就摔到地上,右侧脑血肿,形成脑疝,送入医院后立刻开颅减压,但再也没有醒来。今年一月,悦悦离开人世。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再矮的地方摔下,孩子都有可能被摔成重伤。
安全军规No2:
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高处,如床、沙发、板凳,必须有人看护;或者做好防范措施,安上床围,让孩子在有护栏的婴儿床内玩耍;抱孩子时,一定要搂住腰部,防止孩子突然使劲窜出去而跌落。
玩乐警示录
收好小板凳,玩具不要放高处
三岁的畅畅踩着小板凳,去抓家中老式电视机上的玩具,不料电视机倒下重重砸在他的头上,导致额骨骨折。邵强说,一岁以下的儿童被硬物砸到,颅骨容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一岁后,颅骨硬度增强,发生骨折更容易让骨头刺入脑组织,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形成癫痫病灶。
安全军规No3:
家里不要把吸引孩子的物品放在高处,玩具最好放在盒子里,让孩子随时能取到;父母要提醒孩子,遇到危险时要护住头部,和小朋友玩乐时,避免被硬物砸中头部。
牢记急救常识
观察孩子精神状态 口鼻耳流血不要堵
由于小孩容易跌倒,孩子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部,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结果仍有13%“无症状者”存在颅内血肿或颅骨骨折的情况需要救治。
小孩摔伤后,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过于安静、呆滞,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冷漠等,则可能有脑实质性损伤。此外,伤后出现呕吐也是危险信号,提示可能有颅内出血或脑水肿所引起的颅内高压,这可危及生命,必须立即送急诊检查治疗。
如患儿的头部外伤很轻微,大多数头部外伤的孩童并无大碍,医生常建议家长带回家观察,应该在家中静养2-3天,多休息,禁止剧烈运动。如果在最初的24小时里,头痛程度越来越严重,反应迟钝或冷漠,出现嗜睡,无法叫醒,或意识不清,反复呕吐、喷射性呕吐发生2-3次以上,抽搐,鼻子或耳朵渗出液体或血水等症状,这时就有颅内出血的危险,应马上带他回医院治疗。
还有一点提醒父母注意,当孩子出现耳鼻流血,这很可能是颅底骨折,但只要不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千万不要用纸巾或棉花团堵着耳鼻,因为这反而让血流不畅,导致颅内血肿,而且吸满血的纸巾、棉团容易成为细菌培养基,反而造成感染。
安全是生命之本!孩子的生命安全、健康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所以有孩子的家长注意了:孩子的安全问题永远别说“没想到”。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本站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