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儿童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儿童得了糖尿病怎么办?糖尿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包括婴儿和儿童。得知你的宝宝得了糖尿病却是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但是通过学习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和给予胰岛素,你就可以帮助你的宝宝健康地成长。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的宝宝可以感觉到你的焦虑,所以能不能和你的宝宝一样勇敢,决定权在你。

糖尿病的分类

医学专家说,Ⅰ型糖尿病是婴幼儿糖尿病中最常见的诊断,通常被称为青少年型糖尿病,这种自身免疫型疾病阻碍了机体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一种可以帮助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的物质。Ⅱ型糖尿病,或者说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同样可以影响婴儿。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水平在体内持续升高。某些医疗情况和遗传性疾病,例如唐氏综合征和Turner综合征,也可以引起这种糖尿病。

症状

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以下任何的症状,立即联系孩子的儿科医生。动作古怪、出汗、颤抖、面色苍白和口唇指甲发绀,这些都是婴儿可能低血糖的表现。这时应进行血糖测试,因为如果婴儿的血糖过低,可能需要治疗。宝宝脑部的发育依赖于葡萄糖能量的持续供给。因此,家长们必须认真处理孩子的糖尿病。同样,如果婴儿的血糖水平太高,可能是因为你的宝宝没有从你喂他的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胰岛素。虽然高血糖的孩子可能不会表现症状,但是有时候,一个高血糖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脱水或是尿频。

预防

婴儿的饮食必须与胰岛素保持平衡,以减少孩子患高血糖的几率。因为婴儿和儿童有很高的代谢率和尚未发育完全的免疫系统,这时脱水是一个高危因素。因为婴儿由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照看,所以得到足够量的液体对于防治高血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可能还会导致酮症酸中毒,或者更糟糕的是,糖尿病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发生在酮酸在机体内累积而此时体内又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时。然而,有效的疾病管理可以防止婴儿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疾病管理相当重要,因为研究显示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婴儿将来发生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概率将大大提高。据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大量研究显示,相同的因素,可能在导致糖尿病的同时,引起其他身体免疫系统的疾病。

治疗

婴幼儿的低血糖很好控制。一杯甜饮像是苹果汁就可以使婴儿的血糖回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血糖掉的太厉害,导致婴儿进展为胰岛素休克,就会出现意识障碍。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发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来防止脑部损伤和糖尿病性昏迷。严重的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性昏迷—这一疾病具有潜在的致命性。胰岛素缺乏会导致婴儿血糖升高,造成酮症酸中毒—婴儿的血液和尿液中酮体水平过高。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你的儿科医师就要调整胰岛素剂量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疾病管理

美国儿科学会说,宝宝对胰岛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主要依据喂食时间、活动水平,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你的儿科医师将会告诉你孩子的患病类型,指导你宝宝的用药剂量和频率。作为糖尿病婴儿的父母,你要对孩子的喂食、血糖水平的管理和胰岛素的注射剂量负责。在某些情况下,婴幼儿可以用胰岛素泵。虽然这种方法有利有弊,但是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注射器的注射。尽管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认为持续的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能对婴幼儿是有利的,但这一结论还需要长期的研究。同时,ADA建议,和你的小儿内科医师还有糖尿病管理团队讨论这一方法的优缺点。

忠告

当胰腺产生过多的胰岛素时,一种基因紊乱症–PHHI(婴儿期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常常是致病的原因。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这是婴幼儿高血糖症的主要原因。有这种情况出现的宝宝可以表现为心脏扩大和肝肿大。一个患有PHHI的新生儿可能被诊断为胎龄过大。

医生的建议

儿科医师建议家长在每次血糖测试或者胰岛素注射后安慰自己的孩子。记住,你的宝宝不理解你在做什么。一份发表在“儿科和青少年医学档案”里的研究显示,来自父母的行为干预和指导将会减轻孩子在打针时的焦虑。当你进行针刺和注射的时候,用一种抚慰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尝试着让你的孩子放松或者给他一个奶嘴或是他最喜欢的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在你的孩子躺在婴儿床里的时候给他注射,因为你一定不想让他把床上舒服的感受和打针的疼痛联系在一起。记住,婴儿常常比年龄大的孩子更需要多次的血糖测试,因为他们在有高血糖症状的时候,不会告诉你。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小编为您介绍儿童得了糖尿病怎么办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儿童得了糖尿病怎么办  糖尿病  糖尿病词条  得了  得了词条  怎么办  怎么办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  
儿童儿童肥胖

 肥胖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随着又一轮生育高峰来临,不少年轻人纷纷“升级”当了爸爸妈妈,养个“大胖小子”也成了许多家庭全家人的心愿,专家们提醒年轻父母,千万别把孩子喂得太胖了!下面我们一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