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一个人的成绩、荣誉、能力、相貌、衣着等都可以成为引起嫉妒的内容,嫉妒心理存在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安定团结,阻碍人的前进,甚至还会诱发犯罪,所以中学生应该注意克服和纠正嫉妒心理,中学生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下面本站为大家介绍一下。
给学生讲清嫉妒心理的存在及科学转化。作为教师,不能回避学生存在嫉妒心理的问题,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应告诉学生,人是社会性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差距和竞争,自然会产生嫉妒心理。一个毫无嫉妒心的人是缺乏活力的。嫉妒心的拥有及科学的转化,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将会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性。所以,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成功时,以他人的成功为自己前进的目标,把嫉妒变为赶超的行动,才是正确、科学的解决办法。
进行双边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我总要向家长渗透有关嫉妒心理的调节、转化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现身说法,激励其他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嫉妒心理的调适教育。
给学生分析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使他们明白嫉妒心理的危害。告诉学生,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卑劣的、可耻的心态,如任其发展,轻则出现心情烦闷、神经衰弱、失眠;重则产生消极的、破坏性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失衡、变态或出现暴力行为。历史人物中如:春秋战国时庞涓与孙膑同学兵法,庞涓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用砍去两腿的酷刑加害于孙膑,最后被孙膑设计射死,为天下人耻笑。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同为军事奇才,但是周瑜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在“陪了夫人又折兵”后,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死。通过历史人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嫉妒心过分滋长的危害。
教学生善于自我评估与分析,学会辩证地看问题。通过班级中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要想事事超过别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善于自我评估与分析,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包容心,变嫉妒为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变消极嫉妒为积极的博采众长,使自己不断发展,走向成功。
教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嫉妒心主要产生于私心杂念,气量狭小,总把自己放在和他人对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使学生懂得,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型、合作型的社会,学会合作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人获得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因此,作为中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从“小我”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胸襟宽阔,正确看待他人的成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当嫉妒心萌发时,通过自我暗示、自我疏导、转移目标等方式,把嫉妒化为前进的动力。
想了解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本站,这里除了如何消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知识,还有很多安全教育知识,更多知识等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