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新加坡刚独立时国土面积为581.5 km2,2012年达到715.8 km2,50年间国土面积增加了约130 km2,领土增加23%,这其中除海岸侵蚀、淤积等自然演变和人工测量精度不断提高等因素带来的变化外,绝大部分来自填海造地工程。
新加坡填海造陆功能演变:新加坡贸易的繁荣促使码头成为人流聚集地,随着港口迁出城市核心地区,中心区的建设开始兴起,1970—1990年代期间新加坡的填海活动均致力于公共中心的建设,金融服务职能开始凸显,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填海区域亦成为旅游核心;此外由于商务、旅游带来的交通需求的增加,樟宜机场一直是填海工程中的重要项,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城市职能打好基础。
新加坡填海工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滩涂围填、海滨围填和离岛围填。填海类型的变化与时间维度存在密切关系。在填海初期,填土技术有限,基本在原有滩涂沼泽地的自然基底上进行围海造地,代表区域如驳船码头、唐人街;随着吹填技术的提升,开始在新加坡主岛外围进行海滨围填,基于原有主岛岸线向外平推获得建设用地,如东海岸、樟宜机场和大士(Tuas)等;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重视度的提高,平推式填海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离岛式围填开始受到推崇,如裕廊岛和实马高岛。填海的理念经历了由粗放到节约的转变。
今天本站小编对新加坡填海造陆面积有多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国家为什么要填海造陆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