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下面本站为大家介绍一下赤潮产生的季节和海域。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南海海区以3月至5月份及8~11月最为多见,东海海区则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份。
有关赤潮发生时间,主要是研究几个方面就可以了:较多的营养物质(富营养化),包括海洋污染、河流的污染、农田退水等;较高的水温条件,有利于藻类的繁殖(一般在夏季,纬度高的海域发生赤潮的季节短);较小的风浪,不利于海水交换。赤潮在各海区发生的时间略有差异,其特点是南海海区以3月至5月份及8~11月最为多见,东海海区则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份。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赤潮多发生的地域;
南海:珠江口、深圳湾、大鹏湾、香港近海、海南岛、北部湾、三门列岛等。
东海:厦门附近海域、福建闽东海域、福建泉州湾附近、长江口外海域、温州以东海域等。
黄海:苏北沿岸、青岛胶州湾及湾外沙子口海域、大连湾、大连至东沟海域等。
渤海:黄河口外、河北黄骅附近、秦皇岛附近、天津大沽口附近、芷锚湾海域、渤海西南部、辽河口、营口鲅鱼圈附近等。
海洋中的自然灾害比较多,其中就有赤潮,那么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呢?下期本站为大家介绍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