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菌可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温度在10℃以上就能发病,25~28℃最适宜发病。地势低洼、阴湿、土质粘重利于发病,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浸染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注意排水、降低湿度;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喷1次,根据情况确定喷药次数,一般2-3次,那么怎么区分黑斑病红薯呢?
红薯苗染黑斑病初期幼茎地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渐向地上蔓延,成为纵长病斑,继续扩大使幼苗茎基部全部变黑。病苗定植不久,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最后病株地下部腐烂。薯块染病初病部呈圆形或近圆形凹陷膏药状病斑,坚实且轮廓清晰,中部生灰色霉层或黑色毛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均能遭受病菌危害,主要危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育苗期表现为病苗生长不旺,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期上有灰色霉层,后逐渐产生黑色刺毛状物和粉状物。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而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病苗移栽大田后,基部叶片变黄脱落,地下部分变黑腐烂,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新形成的薯块,以收获前后发病最多,病斑为褐色至黑色,中央稍凹陷,上生有黑色霉状物或刺毛状物。病薯变苦,不能食用。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主要以农业措施为主:实行轮作倒茬;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高剪苗进行大田种植。栽插时可用药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蘸根底部6~10厘米,浸泡2~3分钟处理种苗;种薯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3~5分钟后晾干入窖。
以上是本站小编介绍的怎么区分黑斑病红薯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黑斑病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