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细雨纷飞,愁绪万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传统美食。比如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清明节也不例外。清明节的美食与清明节般都富有历史色彩,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清明踏青的必备美食。
清明节的食物有一特色,它们大多是蒸制而成,可以冷食,这与寒食节、清明节两个节日的融合息息相关。传统美食种类也都丰富多彩,各地也有较为知名的当地传统美食,它们虽特色各异,却都美味可口。
今天一更将盘点一下各地的清明节传统特色美食,看看你的家乡是否有上榜?你又吃过哪些?
01:
子推馍
子推馍是山西省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它是由面团加上佐料,再捏成形状各异的面食。子推馍吃法也有讲究,男人一般吃圆形的子推馍,结婚的女性吃梭子馍,未婚的女孩吃抓髻馍,孩子们吃的子推馍大多形状各异。
顾名思义,子推馍的产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时期,介子推身先士卒,拥护还未继承大统的晋文公重耳,为让重耳活下来,他割肉为食。重耳继承大统赏赐随从的时候,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气不恼,与其母归隐山岭,晋文公想让介子推出山接受赏赐,却始终没有回应。最终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可谁曾想,介子推至死都未走出山林。
山西等地的子推馍,便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传至今日,子推馍还可送给出嫁的女儿,送给亲友。除了纪念介子推外,还有了维系亲情的含义。
02:
乌稔饭
乌稔饭又被称为乌米饭,是闽东地区清明节的传统美食。乌稔饭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然后蒸煮而成。乌稔饭做好了,外观不是很好看,颜色乌黑,看起来没啥胃口,但吃到嘴里却很香。就像湖南的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味道真的不错。
乌稔饭起源于畲族,相传在唐总章二年,畲族军队在与官兵作战时,被困山林。在饥寒交迫之际,士兵们只能吃乌稔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畲族凭坚强的意志,最终冲出重围。
此后为纪念这次死里逃生的战斗,便宴请全军将士吃乌米饭。也就是这之后,乌米饭便成了闽东地区清明的必备美食。乌米饭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如今已经不局限于闽东地区的畲族,它也深深地融入到了汉族,在各个省份皆有食用。
03:
青团
青团是江苏等地的传统美食,多用浆麦草、艾青汁或各种蔬菜汁做成,再包点豆沙馅或者莲蓉,不甜不腻,有着一股芳草清香,现已成为出游踏青的必备美食。
据传它成为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在作战时失利,最终被一农夫所救,李秀成虽无生命之忧,但官兵盘查严格,他无法获取食物。
农夫急中生智,将糯米粉掺杂上艾草汁,染成绿色,又将绿色的糯米团子放在青草中躲过盘查,就此李秀成才获得食物,死里逃生。而当天刚好是清明节,所以青团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如今青团不仅是清明节的专属,还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了热销美食。
04: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安徽等地的传统美食,它又被称作清明饼,主要用米粉、蒿叶等为主要材料。
它的由来也与介子推息息相关,介子推死后,晋文公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他,内疚之余,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下令不允许百姓生火做饭。
唐朝时期,寒食节与清明节融为一体,故清明节也有吃寒食的习俗。安徽等地便将这种简单易做可以冷食的蒿子粑粑,定为清明节特色美食。
蒿子粑粑虽与青团没有过大差别,但它的流行程度却远不如青团,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倘若有幸见过蒿子粑粑,定要尝尝它的味道。
05:
朴籽粿
朴籽粿是以朴籽树的嫩叶青朴籽,还有大米粉为主要原料蒸制而成,其颜色如青团般呈绿色,是潮汕人民的清明节特色美食。每一年的清明节,远在异乡的潮汕乡亲回乡扫墓时,都会供点朴籽粿,这是潮汕地区的清明食俗,也他们缅怀先人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传元兵攻打宋朝时,实行“三光”政策即——杀光、抢光、烧光。百姓民不聊生,只能逃入山林,人们便依靠山林中的朴籽叶活了下来。而此时正值清明时节,所以朴籽粿也成为了清明节传统美食。
除这些美食外,山东等地还有吃荠菜饭的习俗。但近年来,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野生荠菜越来越少,其价格也不断飙升。所以我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不要让这些传统美食逐渐失传,灭迹。
一更说
清明节的美食在原材料上,以野生植物居多,这是因为在战乱时期,百姓无以为生。如今人们安居乐业,见惯了山珍海味,这些美食独特的味道,却更能吸引人的味蕾。
清明节传统美食种类繁多,它们在制作方法流行的地区上各有特色,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与历史人物息息相关。
虽然这些历史大多无法考证,但却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之间口口流传,这些历史故事的存在,又给清明节美食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