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时候,小孩子感冒发烧多日,甚至引发肺炎,终于感觉病要好了。于是赶紧做点好吃的,补充营养,把生病期间掉的肉长回来。
可往往事与愿违,明明感觉要好了,到了下午傍晚时分,孩子又发低烧了,又得赶紧跑医院。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几乎在每个中国家庭上演,就算爸妈不给孩子做好吃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也会端着碗喂食,造成了很多小胖墩。
殊不知,就是我们这些心疼孩子的大人,用爱心害了孩子,让本来马上就可以痊愈的孩子的病情反复。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下张仲景的《伤寒论》第398条原文: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这一条好像和治病无关,但是却对病人的治愈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就像是马拉松跑的冲刺阶段。
就是说,其实病就快要好了,脉象也恢复平和,没有什么问题了。
就是到了傍晚的时候有些烦热,其实是因为病刚好,家人就开始着急让其进补,多吃了东西。
因为脾胃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所以不能很好地消化过多的食物,然后就产生了内热,导致病人烦热的感觉。
这个时候,不需要吃药,少吃一点清淡的,那么病就会痊愈,这就是“损谷则愈”。
其实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国外也有诸多实践。众所周知的,糖尿病少吃甜,高血压少吃盐,吃肉过多容易引发高血脂、冠心病和癌症等等。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医生观察了哮喘症等患者,除了给出对症的方药以外,还把控制饮食、通腑涤肠也作为治疗手段用于临床,结果发现治愈率从20-30%提升到70%-80%。
瑞士民间的饥饿疗法使顽固重症类风湿患者症状显著减轻。而中国的辟谷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了,很多得道高人长寿的秘诀。
所以,现代人的很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吃的好营养,必须把它代谢出去才行,不然留在体内就会引发三高,进而引发其它疾病。
而代谢是需要身体的整体合作的,可以透过运动,激活体内的循环系统、代谢系统以及免疫系统,还我们更健康、更阳光、更轻盈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