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走亲访友或是招待亲朋的日子,总少不了酒桌上的你来我往。
中国人的交情,很大一部分是“喝出来的”: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关系好不好,似乎一杯酒就见分晓。
于是乎,为了证明“咱们关系好”,拼命劝酒,就成了不少人改不掉的“恶习”。
读者向社长诉苦:“过年回老家三天,就没见爸爸清醒过,一场接一场地喝,家里人都担心喝出事,可他就是不听劝……”
社长同事也提到,因为酒,大过年的家里人已经吵了好几架……
翻翻新闻,因为饮酒过量出事的案例屡见不鲜,但仍然有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心里有数,总以为只要“少喝点”就能做酒精阴影下的“漏网之鱼”。
然而实际情况是,不管量大量小,你沾染的每一滴酒精,都在一点点摧毁你的健康。
酒桌上的每个人,都被这5条谎言骗过
为了逼迫别人多喝一杯,人们撒过多少谎?
“酒量就是越练越大,不会喝才要多喝点。”
“喝杯红酒有助于睡眠安稳。”
“没事,喝多了来杯浓茶就醒了。”
……
然而,这些“喝酒无害论”,没有一条是真的。
BBC的两部纪录片,就将这些谣言一一戳破。
1、多喝酒练不出酒量
为什么有些人“千杯不醉”,有些人却是“一杯倒”?
天生的。
“酒量”其实就是我们对酒精的代谢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
酒精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先被肝脏中的醇脱氢酶转换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转换为无害的乙酸。
而人体内,这两种酶的数量和活性由基因决定。
2、喝酒不会让你文思泉涌,只会让你变迟钝
受李白影响,许多中国人都觉得,酒能让人灵感爆发。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
喝酒反而会让一个人反应速度下降、记忆力减退。
实验显示,饮酒后很少有人能“一心多用”。在清醒状态下很容易同时完成的行动,在醉酒状态下只会顾此失彼。
这是因为酒精“限制了精神能量”。
并且,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增加,还会导致大脑中乙醇水平上升,阻止长期记忆的形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断片”。
作为“抑制剂”的酒精,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增加睡眠窒息死亡的风险。
所以当你发现你开始健忘时,可能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喝了太多酒的缘故了。
3、每天一杯红酒,并不会降低患病风险
很多酒友们用“每天一杯红酒论,有益睡眠”来给自己开脱。
也有许多人坚信红酒比其他酒类健康、一天一杯红酒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
但葡萄酒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是“多酚”,而不是酒精本身。
多酚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血脉扩张从而降低血压,这种物质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食物之中,你完全可以选择食用更健康的食品来摄取等量的多酚。
与酒精本身所带来的患病风险相比,葡萄酒保护心脏的微弱功效不值一提。
也有人认为葡萄酒中所含有的白藜芦醇(一种多酚)能保护血管、增加寿命。
但白藜芦醇的功效只在部分实验中有所展现,目前尚未有科学研究证明白藜芦醇对人类有通效。
4、催吐不能帮助醒酒
酒桌上常常听人说:“喝多了没事,去吐一吐回来还能接着喝。”
也有些人,为了“醒酒、降低酒精伤害”不惜人工催吐。
然而,醉酒后之所以会呕吐,只是因为酒精对胃的刺激作用。
在酒精进入人体后,一部分被胃吸收,使胃部收缩,残留的食物通过食道从胃中流出,产生呕吐。
把呕吐物排出体外只会让人觉得好受些,并不能够缓解醉酒。
人工催吐更会损伤胃黏膜,严重时会导致胃黏膜出血、胃穿孔和休克。
5、浓茶不能缓解醉酒
一些人会选择喝一杯浓茶来解酒。
其实,要解酒,需要能够参与到酒精在体内分解代谢的过程中去。
目前科学研究还没有发现有物质能够干涉这个代谢过程,所以,浓茶并不具备解酒效果。
至于缓解宿醉,唯一的方法只有“别喝”。
酒精,让你“饱受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酒精和健康状况的统计报告显示,5.1%的全球疾病与酒精有关。
大部分人都清楚饮酒有害健康,却很少有人真正把酒精的害处放在心上。
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每个饮酒的人都活在各种疾病的威胁之下:
1、摄入酒精,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研究显示,饮酒可能是乳腺癌、结肠癌、肝癌、口咽癌、喉癌、食道癌、直肠癌和腺癌这七种癌症的患病因素之一。
乙醇在人体中经过新陈代谢会产生一种一级致癌物——乙醛,它能使细胞突变,促进癌变。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研究:每天喝三杯酒就足以导致肝癌;每多饮用10克酒精(大约相当于一杯酒精饮料),患肝癌的风险就会增加约4%。
与不喝酒相比,每天喝一杯含酒精的饮料,患乳腺癌的风险将增加5%,口咽癌风险增加17%、食道癌的风险增加30%。
2、酒精会导致肝功能损伤
一旦饮酒量超出了一定范围,患上肝损伤的风险便大大提高。
一般来讲进食后饮酒比空腹饮酒的肝损伤要小,营养不良者饮酒后患上酒精性肝病的风险要更高。
同时,长期大量饮酒,肝脏持续负荷,肝细胞受损,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正常排出,堵塞肝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脂肪肝”。
由于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轻微的酒精肝可以通过及时治疗、改变饮食、生活习惯而治愈。
只是,当酒精对肝脏造成不可逆影响时,肝硬化甚至肝癌就可能由此而生。
一次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2014年,英国一名38岁的女子肝脏衰竭死亡,医生推测,这与她25年来每天都要喝5瓶酒有关。
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能手”,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比各种排毒手段更有效的养生方法就是远离酒精。
3、酒精与肥胖
酒精也是含有热量的。
一杯白酒大概含59卡路里的热量,一大杯红酒含180卡路里,500毫升啤酒含215卡路里。
相比于其他的食物,酒精中的热量被称为“空热量”:除了提供热量之外,酒精不会给人体提供任何的营养物质。
除了酒本身的热量,大家平时的下酒菜,多为油腻咸辣的“重口味”高热量食物,所以我们可能在喝酒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发胖。
“高热量的下酒菜,同样是健康威胁
酒精代谢后产生的乙酸还可以合成脂肪。
同时,有研究显示,酒精还会提高人的食欲。
你以为只是简单的一杯酒,其实“危机重重”。
酒桌生存指南
对中国人而言,在餐桌上拒绝一杯酒,总是很难。
正值年关,一份“酒桌保命指南”就显得尤其重要。
当你处于以下这几种状况时,无论多么重要的应酬,都一定要让自己滴酒不沾:
1、服用头孢类药物,切忌饮酒
服用头孢类药物时,喝酒会导致“双硫仑反应”:
酒精的代谢程度减慢,乙醛蓄积,导致人头晕、恶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胸痛,严重会致人死亡。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切忌饮酒
导致胎儿畸形、视力和听觉受损、智力不佳……
对哺乳期的妇女来说,进入乳汁内的酒精未完全代谢掉,喂养婴儿,可能会影响他们大脑的发育。
3、胃病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人,不宜饮酒
患有胃病的人饮酒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痛感。
一部分酒精被胃吸收,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胃出血、胃溃疡。
而肝脏作为消化、分解酒精的重要器官,一旦正常功能受损,很可能最终造成“不可逆损伤”,如肝硬化。
喝酒前,一定要掌握自身的身体状况,千万不能为了逞一时之快给身体造成永久的伤害。
由于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始终存在,所以即使身无异常的人,也要在饮酒时,将酒精可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首先,选择低度酒。
通常,红酒、白酒上标注的百分比就是酒精浓度,即100g酒中的乙醇含量。
啤酒酒标则显示麦芽糖浓度,麦芽糖浓度越低,酒精含量也就越低。
某白酒的酒标显示其酒精浓度为53%
聚会时可以选择低度的果酒替代烈酒。
其次,在饮酒前,最好先确保“水足饭饱”。
饮酒可能导致脱水,为了减轻酒后的不适感,在饮酒前要适量补充体内的水分以缓解。
胃也有吸收酒精的功能,饱腹饮酒会让酒精在胃部停留的时间变长,从而减慢酒精被吸收的速度,降低醉酒的几率。
但是,这些只能让你“好过一点”,并不能确保一定不会喝醉。
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喝了太多酒,就必须尽力远离宿醉带来的危险。
醉酒后,人的自控能力会减弱,如果身边无人陪伴,或是亲人朋友也缺乏处理醉酒状况的常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个不恰当的“呕吐姿势”,都有可能造成窒息死亡。
2015年,武汉的刘先生因为过度饮酒,酒醉后仰面睡觉,无法将呕吐物排出,导致气管堵塞,最终窒息死亡。
还要注意别被一时的“燥热”所欺骗,在低温环境下脱掉外套。
酒后产生的身体变暖的感觉,实际上是酒精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带来的。
也就是说,变身“小火炉”散发的热量是自身的能量,而非酒精增加的能量。
体内的热量实际上是在散失,如果不注意保暖,在低温室外,很可能出事。
《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的饮酒量应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建议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比起一边喝着酒,一边加枸杞,减少酒精危害的唯一方式就是“少喝不喝”。
与其等到身体千疮百孔才开始后悔,不如从现在开改变你的饮酒习惯。
再多的养生小技巧,都不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效。
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即使没有酒精,我们也可以在朋友相聚的快乐中沉醉,也可以自在惬意地享受原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罗怀容, 张亚平. 乙醛脱氢酶 2 (ALDH2) 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饮酒行为的关系[J]. 遗传, 2004, 26(2): 263-266.
[2] Riley J N, Walker D W.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hippocampus after long-term alcohol consumption in mice[J]. Science, 1978, 201(4356): 646-648.
[3] Simou E, Britton J, Leonardi-Bee J. Alcohol and the risk of sleep apnoe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leep medicine, 2018, 42: 38-46.
[4] 张逸寅,王华,顾康生.酒精相关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34(07):906-909.
[5] 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5):939-946.
[6] Rota M, Pelucchi C, Bertuccio P,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astric cancer risk—A pooled analysis within the StoP project consorti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7, 141(10): 1950-1962.
[7] 世界卫生组织,Alcohol[EB/0L].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lcohol
[8] Live Science, Drinking Alcohol Really Does Raise Your Cancer Risk, Doctors Warn[EB/0L].https://www.livescience.com/60892-drinking-alcohol-cancer-risk.html
[9] 虞宁娜, 吴笑春, 辛华雯. 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 5(6): 381-383.
[10] 高鸿, 赵杉, 王亚莉, 等. 母孕期饮酒行为现状及对其子女认知行为影响的初步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5): 423-425.
[11] 中国营养协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