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三文鱼,是因为三文鱼是直接音译过来的外文Salmon。就像可乐cola,粉丝fans,都是一样的。
国内很多名字,是从外国的原文发音自己创造的,如三文鱼,英文是Salmon。国内人一开始没有人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解释,那么就说这是鱼,啥名字呢,正好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再多加一个鱼字,所以叫三文鱼。
中文的三文鱼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
三文鱼并不是鱼类分类名称
三文鱼并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学名指的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准确的说Salmon是鲑鳟鱼。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Salmo Trutta)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鲑鱼又叫大麻哈鱼(不是错别字,大马哈鱼也对),俗称三文鱼。三文鱼学名为鲑鱼,是世界著名的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野生三文鱼产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主产区是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也有少量的野生三文鱼。
三文鱼名字的各种组合
在市场上转一圈,你会发现同样称为“三文鱼”,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观、质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鱼类。如果追问下商家,会发现这些“三文鱼”多了各种“前缀”:什么挪威三文鱼、帝王三文鱼、红三文鱼、阿拉斯加三文鱼等,甚至还出现了“淡水三文鱼”这一个怪异的名称组合。
注意:
经典“三文鱼”只指大西洋鲑这一种,像挪威三文鱼是它的常用商用名;
在英文里,这些“XX三文鱼”都叫做“XX Salmon”,只有一个例外;
例外是“淡水三文鱼”—即使在英文里,它也与三文鱼没有任何关联;
在中文里,大西洋鲑外的各种“XX三文鱼”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大麻哈鱼(不是错别字,大马哈鱼也对)。
科学命名的重要性
为什么这些“三文鱼”之间有着这么微妙的关系?这不止是一个翻译上的问题,这还验证了科学命名的重要性。出现混淆三文鱼的情况,其症结在于英文中的“Salmon”和汉语中“三文鱼”最初的所指并不统一。英文中Salmon可以代表大西洋鲑和多种太平洋鲑,而“三文鱼”则由于历史原因特指大西洋鲑。
在翻译中,若是要表达英文中“Salmon”的真实含义,一个更好的翻译方案是译为“鲑类”或“鲑鳟类”。由于在英文中Salmon可以代指多种不同的鱼,因此在国外生鲜市场上都会清楚的标示出具体的英文名,而如果去购买“salmon”的话,商家很有可能会询问你具体要哪一种—Sockeye、Coho、King还是其他。在我国,人们习惯三文鱼指代的是大西洋鲑,若端上来的不是我们通常认知中的“三文鱼”,则会引起不小的争端。但中国的大麻哈鱼,却大都来自太平洋。这些顶着“三文鱼”之名的太平洋鲑们尽管味道也相当不错,有些市场价格甚至还高于大西洋鲑,但它们不是人们观念中那种橙白相间、丰腴软嫩的三文鱼了。
像这种多种鲑鳟鱼类都被称作“三文鱼”的现象,在分类学上被称作“一名多物”。“一名多物”现象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生物种的混淆,不利于科研贸易等事务的进行。在林奈建立的生物命名法规中,一个最基础的原则是要求“一物一名”。像上面所述的那些“三文鱼”,若用学名进行描述,是丝毫不会造成混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