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发生在什么时期?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岁以上的年轻女性,黄体破裂最突出的表现是腹痛,严重时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女性在每次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相隔的时间,一般以28天计算),卵巢内的卵泡都会发育成熟。排卵之后,卵泡便塌陷和出血而形成血块,但卵泡肉的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则肥大、增生(因里边含有黄色类脂质,称为"黄体细胞"),逐渐形成黄体。正常情况下,在排卵后7-8天,即月经周期第22天左右,黄体直径可达1-3厘米,有的甚至增大到5-6厘米,内层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一般黄体的寿命平均为14天。随着下一次月经来潮的临近,黄体即开始退化,逐渐形成白体,直至下一次月经前4-6天萎缩、消失。黄体破裂是一种急腹症,是指由于黄体受到外力的挤压或者体积过大,发生自发性破裂。黄体是女性卵巢一个正常的结构,在不同的月经周期会周期性的出现和消失。一般在排卵以后,女性的黄体会逐步萎缩。如果在排卵以后女性的黄体受到激素的刺激而持续生长,这样就容易出现黄体体积增大,严重时会出现破裂。因此黄体破裂往往发生在排卵期结束以后到下次来月经之间。对于黄体破裂,应该通过B超以及临床症状来进行诊断,同时要注意所处的月经周期。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病症,一般多发于14~30岁的年轻女性。由于黄体的破裂口在腹腔内,血液会流入腹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腹痛,开始通常为一侧下腹部疼痛,出血量和血管破损程度不同导致的具体疼痛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血管受破坏程度较轻,出血量较少,出血通常可以自行停止,腹痛也可自行渐渐减轻,过一段时间后疼痛也会消失。但如果血管破坏程度较大,出血量多,血管破损处无法自愈。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甚至休克等症状,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