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效的记忆术
———记忆的特殊方法
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有良好的记忆力。要高效率地记住材料,就必须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良好的记 忆方法能使我们事半功倍。下面就介绍一些具体的记忆方法。
第一节 思维性记忆方法
人是记忆的主体,人的记忆是通过大脑组织、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积极思维,是记忆的条件之一。研究和探索人在进行记忆活动时的思维规律,就产生了各种思维性记忆方法。
一、理解记忆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确,只有学习时认真思考,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没有理解的知识,即便记住了,运用时也很难得心应手。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理解记忆法是有效记忆的最基本方法。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理解就是在已有暂时神经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并把新旧联系组成一个新系统,也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知识经验的系统之中。
我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与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部关系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综合,使它在自己的大脑中逐步内化。
我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深刻理解了的事物,容易记忆,保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容易与头脑中的其他经验、印象和资料建立起牢固的联系而不易遗忘。因此,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增进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要积极思考,了解概要。理解是积极思考的结果,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考来理解新知识,对新材料的内容大意有大概的了解。
二. 要逐步分析,抓住关键。在了解材料概要内容的基础上,对新学材料逐一分析,找出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拟定提纲、抓住要点和关键,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和主要内容。
三. 要直观形象,融会贯通。运用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如,利用那些能说明识记对象之间关系的图表、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理解和记忆,将各要点联系起来,求得对材料综合全面的了解。
四. 要结合实践,具体运用。只有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用来指导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化和巩固。记忆与理解相辅相成,记忆根植于理解之中,理解产生于积极思考,动脑越多,理解越深,记忆则越牢。
理解记忆法强调发挥思维在记忆中的作用,使记忆建立在对材料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因而使识记材料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使记忆巩固而深刻。但是这种方法也并非尽善尽美,因为个体不同的知识经验会造成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并最终影响识记的效果与记忆效率。
对材料的理解是个过程,而且理解只能是相对的,对于无法理解或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材料,机械记忆还是必需的,绝对地否认机械记忆,不是科学的态度。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都是记忆必不可少的手段。
最好把二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二、联想记忆法联想是人的基本思维形式之一。大脑神经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牢固。经常形成联想并运用联想,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联想的四种基本方法之外,这里再着重介绍两种具体的联想记忆方法。
1.定位联想法
定位联想法,又称地点法或标钉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科学记忆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准备好一系列位置固定的“货架”,将识记材料按顺序存放在“货架”上,以保证提取时有条不紊。定位联想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
这种技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使用,而且沿用至今。公元前古希腊著名演说家马克·图里·西塞罗振奋人心的演说就得益于这种方法。他把家里的固定设施编好序号,准备演说时把演说内容一一与家里的固定设施联系起来,就可以全凭记忆来记住演讲的内容而滔滔不绝地演说了。
这种记忆法的原理是将一组熟悉的位置或地点与要识记的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联想,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提取的线索。采用什么定位是任意确定的,因人而异,但选定的定位必须是个人熟悉的。
例如,可以用人体器官:前额、眉毛、眼睛、鼻子、耳朵、嘴唇、下巴等;也可用家庭设施:立柜、沙发、茶几、书橱、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可以用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也可以用常用词组:东、西、南、北、中,多、快、好、省,花、鸟、虫、鱼,春、夏、秋、冬,江、河、湖、海,梅、兰、竹、菊,上、中、下等;或者你熟悉的其他定位或场所。
那么,如何进行定位联想呢?方法很简单,把你要记的材料与所用的定位词按顺序进行奇特联想就可以了。例如,你要记住准备买的6种食品:牛奶、鸡蛋、面包、番茄、香蕉和茶叶,就可以利用你在校园中最熟悉的一条路线上的6个典型建筑,通过定位联想来记忆。
方法只是在想象中沿着这条路线走,把要识记的每一件东西与这条路线上的一个确定位置联系起来,建立生动的表象:你可以首先将牛奶与你在这条路线上遇到的第一个建筑———书店联想在一起,想象书店门前人很多,挤倒了送牛奶的车,撒了满地牛奶,还有人的书掉在地上,被牛奶弄湿了。
第二个位置是食堂,可以想象食堂门口有个老奶奶在卖鸡蛋;然后到校园的小桥上,想象那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包,十分诱人;之后又到了运动场,要把番茄和这里联系起来,就可以想象运动场上摆满了晾晒的番茄,火红一片,煞为壮观;然后到图书馆,看见门前的喷泉不断地往外喷香蕉;最后来到教学楼,发现进门处新添了个茶炉,很多同学都在兴高采烈地接茶水喝。
要回忆这个食品单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想象中走一遍这条路线,把与路线上各位置的联想恢复起来即可。一般来说,在将地点与要记的东西联系起来时,想象越夸张,形象越鲜明,回忆效果越好。运用定位联想法的要点在于:先确定识记材料中的排列顺序和关键词语,再逐一往定位“货架”上“存放”。
定位联想法使支离破碎的信息有了组织,在各地点或定位词与各个要识记的项目之间建立联想,经过对材料的深入加工产生了许多额外线索。这种自我生成联想的过程非常重要。一般说来,这种方法用于记忆讲演的要点、人名、电话号码、外语单词等散乱的信息时非常有效,而且在要记忆的信息很多时效果更好。
但在实践中,经常使用同一套定位词,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两小时左右),很容易造成混淆,而且定位联想法是以联想为基础的,要求个体具有熟练的联想技巧方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因此,这种记忆法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不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能显示出其独有的记忆妙用。
2.奇特联想法
我们大概都有类似的体验:对新奇意外的、不同寻常的事记忆最深刻。比如,第一次步入大学校门,某次冒险独自找到回家的路,看到一个穿女式衣服的男人,等等。脑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每当新异刺激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刺激出现时,人便会产生一种相应的活动,将眼、耳、鼻等感受器官朝向刺激物,以便清晰、全面地认知这种刺激物,这叫做定向反射。
由于定向反射的作用,人们能够自动地集中注意去感知这种不寻常的事物,因而脑细胞可以得到较强的刺激,这样就加强了记忆,使记忆变得容易而深刻。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能否取得像记忆不寻常事物那样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普通的东西想象成不寻常的新奇事物,将毫无联系的东西通过想象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取得意外的记忆效果。
这就是奇特联想法的原理。奇特联想法就是通过离奇的、特别的联想,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表象来进行记忆的方法。现在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马上就可以看到这种记忆方法的优势。下面有两组名词,各20个,都编上号。
要求被试对第一组像平时一样背记,对第二组按指导用联想法来记;每组识记时间为2分钟,过后立即用30秒钟做指定的数学题,以防止复习;然后,我们显示单号物名,被试必须在2秒钟内回答出双号物名来;对比两组回忆的结果。
第一组:
第一组
30秒钟做下面的数学题:
回忆出 双号物名 :
第二组:
第二组:
1.扫帚———2.鱼;提示联想:扫帚杆是鱼形的,鱼尾是扫帚。
3.针———4.菜刀;提示联想:刀有裂缝,用针来缝。
5.钢笔———6.闹钟;提示联想:闹钟的指针是钢笔做的。
7.电池———8.锤子;提示联想:锤子的锤头是电池做的。
9.锯子———10.梳子;提示联想:用锯子当梳子梳头。
11.水龙头———12.香烟;提示联想:水龙头流出香烟。
13.书桌———14.肥皂;提示联想:书桌腿是肥皂做的,往下流肥皂泡。
15.汽车———16.木材;提示联想:木材跑着追赶汽车。
17.山———18.香水;提示联想:和山一般大小的香水瓶,吸引了无数人来参观。
19.帽子———20.香蕉;提示联想:小丑戴着一顶瓜皮帽,帽舌是香蕉做的。
30秒钟做下面的数学题:
回忆双号物名 :
这个对比实验使我们明显看到:被试对第二组名词可十分流利、迅速地回忆出来,而对第一组却只能回忆出一部分。研究发现,这种对比实验对小学生、中学生或成人被试的效果都一样。奇特联想法在许多人身上都是立竿见影的。这种方法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
为了能熟练地掌握奇特联想法以增进记忆效果,在联想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夸张法。
夸张法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的联想方法。比如,在对“橘子———狗”进行联想时,可想象一个巨大的橘子放在一只小狗的鼻尖上,压得小狗摇来晃去,像演杂技;在对“火柴、电筒、闪电”3个词进行联想时,可以想象火柴像电池一样粗,装进电筒里,一按开关,电筒里射出闪电等等。运用夸张法应注意,不要把原形混淆了,要鲜明地突出其特征。你可以把一个馒头想象为一座山,但这座山可不能是一般石山的模样,而必须保持馒头形状。同时,运用夸张的语词一定要与后面的词挂起钩来,这样才有利于记忆。
2)动态法。
动态法是使静物变动的联想方法。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会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记忆“汽车———木材”时可以想象木材奔跑着追赶汽车;记忆“手表、南瓜、滑梯”3个词,可以想象手表像南瓜那么大,从滑梯上滚下来,等等。运用动态法时应注意,凡是能动事物的动作,最好恢复常态,否则容易混淆,也不要让所有事物都动起来,那样反而影响效果。
3)代用法。
代用法就是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的联想方法。如记忆“水龙头———香烟”时,想象水龙头里流出香烟来,就是用香烟代替了水;如果记忆“酒杯———耳环”,就想象把酒杯当成耳环戴在耳朵上;如记“皮球、火车、算盘”3个词,就可以想象皮球代替了火车轮在飞转,火车正行驶在算盘式的轨道上。
代用法最为简单,而且运用方便,一旦掌握要领,就能运用自如。运用代用法时应注意,甲乙事物的互相替代是有条件的,二者最好在形状、性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如皮球可以代替火车轮,但用皮箱代替车轮就不合适,容易忘记。
以上三种方法是奇特联想法的基本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展开联想时一定要灵活,可以把两种或三种方法结合起来,随意运用,以形成清晰新奇的物象,在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奇特联想法是增强记忆的一种重要方法,奇特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自己创造出的成果是不容易忘记的。
创造力越强,想象力越丰富,联想越奇特;联想越奇特,物像就越深刻,记忆也就越牢固。因此,这种方法因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记忆的各个领域。但这种方法需要大胆放纵个人的想象力,展开丰富甚至荒诞、不合逻辑的联想,因而运用时要排除认为自己没有或缺乏想象力的不良心理因素,解放头脑、发挥想象、充分联想才会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联想力会在不断的实践中训练提高,这种训练不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关于联想的训练方法,我们在最后一章记忆的培养与训练中会详细介绍。
第二节 对象性记忆方法
记忆是以知识和经验为对象的,记忆对象也称记忆材料。记忆者首先必须懂得并研究各种记忆材料的属性和特点,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记忆方法,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对象性记忆方法。
一、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也称分类记忆法,是指人们在记忆较多对象时,对识记材料进行分类编组、系统组织以提高记忆效果的一种记忆方法。
我们要记忆的材料众多而复杂,若能对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编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组织、分类整理,做到提纲挈领,无疑会提高大脑对信息的组织能力,促进记忆。因此在记忆活动中,善于将知识整理、分类,构成系统,对提高记忆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记忆的系统化过程,就是按照事物的某一本质或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将识记材料进行科学的组合排列,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的构成条理,然后遵循这一分类体系的内部秩序,对识记材料进行有效记忆。
知识经过分类之后,就会更趋于条理化、概括化和系统化,因而更易于保持在记忆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对具有某种相似特点的人或事物,往往能举一反三,更容易记起来。例如,说到砖,自然易于想起瓦、水泥、木材等;讲到英雄,就容易想起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名字。
这是因为类似的东西易于彼此联想,易于在大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记忆法是以脑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的。
脑神经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只有系统性的记忆,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系统化的暂时神经联系,而零散的识记材料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则是个别的、独立的。因此,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忆更为扎实牢固。
例如,毛巾、柳树、书包、肥皂、兰花、纸张、刷子、睡莲、橡皮、青松、衣架、钢笔这12个词,如果按顺序逐个识记,看一遍能记住7个就很不错了,而且即使记住了也很容易忘掉。若采取分类方法将其系统化为以下三类:文具(书包、纸张、橡皮、钢笔)、植物(柳树、兰花、睡莲、青松)和卫生用品(毛巾、肥皂、刷子、衣架),把这些分散的单个信息按系统分类归组后进行记忆,就会变得容易且效果更好。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分类和系统化是信息编码的一种最主要方式,信息编码则是信息储存的必要前提。心理实验和学习实践均证明,系统记忆法确实能提高记忆效果,分类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忆时,应按照同类相属、异类相别的原则,将记忆对象分类、分科、分种、分项,进行系统学习和系统记忆,以便在大脑中形成更为融洽、牢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促进学习和记忆。因此,在各科知识的学习中,在单元或学期末进行系统复习是有科学依据的,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系统化,提高记忆效果。
那么,怎样进行系统记忆呢?首先,要在短时记忆的容量之内进行记忆,注意一次记忆的内容不要过多,一般以不超过7±2个组块为宜,因此分类时不要超过7个组,每个组内的数目也不要超过7个为好。其次,要积极思考,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
再次,要选择好分类标准或依据,根据记忆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或非本质特征(外在联系)进行归类。当然,分类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好按事物的本质属性来划分,以达到最佳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系统记忆法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识记效果,同时也便于运用时迅速从大脑中提取信息。特别是在记忆内容繁杂而数量众多时,用系统记忆法就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因此,经常运用系统记忆法,不仅会使你的头脑科学化,而且会使你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能够由此及彼,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二、概括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化简,抓住关键和重点进行记忆的方法。
我们学习的内容纷繁复杂,有些材料内容丰富,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全部记住,而且有些内容也没必要全都记住,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集中精力记下大概内容和主要情节就可以了。即使需要记得更多一些,开始时也只能先记住重点,然后逐步扩大记忆范围,否则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只要记住了简,就可以以简驭繁,把繁杂的识记对象引申出来,有助于我们抓住材料的纲领和主要情节,对回忆和补充细节很有帮助。
例如,识记我国过去30个省、市、自治区的名称,将其概括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四句化简的七言诗。
首句是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第二句是指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是指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陕西;最后一句是指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天津。只要记住了这首诗,就能回忆出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识记起来就比较省力。
怎样进行概括记忆呢?概括记忆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经过充分思考和研究,才能把事物的精华提炼出来。在简化和提炼过程中,我们对材料的认识会不断提高,理解也逐步加深,从而能够站在抽象思维的高度上来通盘把握材料。
因此,进行概括记忆首先要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把握整个事件全过程的能力。要善于抓住材料的关键和梗概去记忆,而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需要记忆的细节上。思维和视觉、听觉包括记笔记都应富有选择性和跳跃性,择其要点加以思考和记录。
其次,要针对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概括方法,使知识在数量上大幅减少,通过概括和择精选萃,减轻记忆的负担。
如,可以通过内容概括选取关键性词句、抓住主要的情节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主题概括把材料的主题提炼出来,抓住要领,从而概括地记住全部内容;还可以把学习材料按其本来的顺序进行概括,记忆时突出其顺序性,或者通过容易引起回想的数字概括来识记材料,像“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等等。
总之,这些不同的概括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概括记忆法通过对记忆材料删繁就简,概括出关键性内容进行记忆,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适用于记忆内容较多、较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
它要求使用者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也是逐渐培养、锻炼提高的。运用概括记忆法时,需注意应先对学习材料进行通篇把握,初步理清其各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然后抓住材料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另外,要增强记忆力,还应把概括记忆与精确记忆结合起来、兼而用之,方能达到最佳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