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容解剖学

面部层次

一、皮肤分层

面部的软组织基本由五部分组成:

(1)皮肤

(2)皮下组织层

(3)面部表浅肌筋膜系统(SMAS)

(4)支持韧带和间隙

(5)骨膜和深筋膜

面部基本的5个层次

面部皮肤含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

除耳廓和鼻翼(这两处皮下即是软骨)外,由于疏松结缔组织层的存在,面部皮肤可有较大的移动度。

面部的皮下脂肪可分为浅层和深层,二者在颜色和特性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

浅层脂肪有颧脂肪、鼻唇沟脂肪等,几乎覆盖了整个面部,肉眼看不见它们的边界。

深层脂肪位于面部肌肉的深层,包括下睑眼轮匝肌下脂肪、上睑眼轮匝肌下脂肪、颊脂肪垫和颊部深层脂肪等,被诸如间隔和支持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分隔。

纤维结缔组织穿过面部脂肪组织,起到连接脂肪组织、面部肌肉、真皮、皮肤和骨骼的作用。

面部浅表脂肪和肌肉

面部深层脂肪间隔

浅筋膜、皮下结缔组织、脂肪这3种组织位于面部肌肉组织间,起到平滑面部轮廓的作用。有些区域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如颊脂肪垫不仅使脸颊饱满,还向上延伸到头皮和颞部。

面静脉、三叉神经、面神经和面部表浅肌肉都位于皮下。

头部冠状面显示的颊脂肪垫

头部水平面显示的颊脂肪垫

二、皮肤厚度

面部不同区域的皮肤厚度并不相同,上睑、下睑、眉间区、鼻部的皮肤相对较薄,颊部及颏部的皮肤相对较厚。

面部平均皮肤厚度

面部表情肌及其运动

面部表情肌起自颅面骨或浅筋膜,止于皮肤或皮下组织,肌肉的形状、与皮肤的联系,以及收缩时带来的表情。

男性和女性的面部肌肉形态不同,即使是同性别,个体差异也极其明显,这便是为何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部表情的原因。

面部肌肉分布广泛,通常按照部位进行归类,可分为额部、眶部、鼻部、口周等,由于颈阔肌参与口周的运动,故也被归于面部肌肉进行论述。

面部肌肉:正面视图

面部肌肉:侧面视图

面部肌肉:斜侧面视图

面部参与形成面部表情的肌肉被称为表情肌,位于浅筋膜或皮下组织内,起自面部骨骼或筋膜,止于面部皮肤,可表达悲伤、愤怒、喜悦、恐惧、厌恶和惊讶等情绪。

一、额部

枕额肌是一块宽大的肌肉,位于额部及枕部皮下,可分为额部的额腹和枕部的枕腹。在临床上,枕额肌的额腹常被称为额肌,上方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眼轮匝肌和额部眉上的皮肤。

额肌呈两侧对称的矩形,肌纤维垂直分布,与额骨眉弓处的眼轮匝肌,皱眉肌相连。额肌位于额部皮下,平均厚度为2.7mm,但个体差异(3-5mm )较大。

额肌收缩产生横向皱纹,即额纹,当焦虑、震惊时,可不自觉地出现收缩并形成相应的动态表情。

二、颞部

颞部是指颞窝以内的区域,此处有扇形的颞肌和颞部的血管、神经。

颞肌可分为深层和浅层

颞肌的大部分位于深层,起自颞窝。

颞肌的浅层起自颞深筋膜内侧面,即颞肌筋膜,该筋膜极其坚韧,其上方附着于颞上线,下至颧弓上缘。

所有的颞肌纤维,均以肌腱的形式汇聚附着于喙突尖和下颌升支的前内侧。颞肌之所以呈扁平的扇形,便是由于起点广泛而附着点较窄所致。

颞肌

颞区有一个肌肉纤维向肌腱过渡的区域,位于颧弓上的上半部颞肌仅由肌腹构成,颞肌的下半部(2-3指宽度)是由肌腱和被腱膜覆盖的颞肌深层所组成的。

颞肌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前部的颞肌纤维几乎垂直走行,后部颞肌纤维几乎水平走行。

颞肌的主要功能是提升下颌骨,为口唇提供向上的张力以抵抗重力,并使口唇保持闭合。

颞肌由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的前支、 中支、后支支配。

颞深动脉前支和后支滋养颞肌的前2/3区域,颞中动脉滋养颞肌后1/3区域。

三、眶区

眼睛对于整个面部的美学形态来说至关重要,眼周的肌群对眼睛的形态起到了关键作用。

1、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是围绕眼周的宽而扁的椭圆形肌肉,其主要功能是闭眼,由眶部和睑部组成。睑部眼轮匝肌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眶隔前部和睑板前部。

眼轮匝肌周围有皱眉肌、降眉间肌、额肌、颧大肌和颧小肌,眼轮匝肌和周围的这些肌肉之间存在各种直接和(或)间接的连接,并参与各种面部表情。

2、降眉肌

降眉肌是扇形或者三角形的肌肉,起自上颌骨额突、内眦韧带之上的额骨鼻部,穿过眉间与皱眉肌交错,与眼轮匝肌内侧纤维相融合。

3、皱眉肌

皱眉肌起自额骨眉弓内侧的骨膜,向外上方走行,与额肌交织在一起。

皱眉肌有两个明显的肌腹,即横腹和斜腹。

皱眉肌

皱眉肌横腹呈水平走行,相对于斜腹的位置更深,其起点在斜腹起点的外上方,大部分与额肌、眼轮匝肌外上部相连。

皱眉肌收缩在眉间产生狭窄、垂直的皱纹,与额肌共同收缩产生的皱纹会呈现出衰老的外观。

四、鼻区

鼻子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鼻软骨有较大的活动度,鼻部及鼻周肌肉包括降眉间肌、鼻肌和降鼻中隔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块附着于鼻翼上的肌肉

1、降眉间肌

降眉间肌是一块较小的肌肉,起自鼻骨,向上走行,止于鼻根部皮下,与额肌交错。降眉间肌收缩时可牵拉眉毛内侧向下移动,可在眉间下方的鼻根处形成水平皱纹。

2、降鼻中隔肌

降鼻中隔肌位于唇部深层,起自切牙窝(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止于鼻中隔的活动部,收缩时可下拉鼻尖,并开大鼻孔。

3、鼻肌

鼻肌由横部和翼部组成。

横部呈三角形,位于提上唇鼻翼肌浅层,起自上颌骨和尖牙窝,止于鼻翼。

翼部呈矩形,相对较小,起自上颌骨上的上颌侧切牙,止于鼻翼软骨形成褶皱处的皮肤深层。

横部的肌肉收缩可缩小鼻孔,而翼部的肌肉收缩会扩大鼻孔。 

五、口周肌肉

口周及面颊部固有的肌肉

口周肌肉按深度分为4层,进一步可细化为3个浅层和1个深层。

口周肌肉

浅层

第一层:降口角肌、笑肌、口轮匝肌浅层和颧大肌浅层。

第二层:颈阔肌、颧小肌和提上唇鼻翼肌。

第三层:提上唇肌、口轮匝肌深层和降下唇肌深层。

深层

第四层:提口角肌、颏肌、颧大肌深层和颊肌。

1、口轮匝肌

口轮匝肌位于口周,起收缩嘴唇的作用。

口轮匝肌的大部分肌纤维是由口周不同的肌纤维延续而来的,固有的口轮匝肌纤维起自上颌切牙和下颌切牙的牙槽骨,起到闭合嘴巴和噘嘴的作用。

口轮匝肌及其周边肌肉

2、颊肌

颊肌起自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外侧部,以及翼突下颌缝前缘。

颊肌有4条肌带:

第一条带(上级带)起自上颌骨;

第二条带起自翼突下颌缝;

第三条带起自下颌骨;

第四条带(下级带)起自第三条带下方,附着在双侧下颌骨的正中矢状面,向下走行至口轮匝肌的肌纤维下中间。

蜗轴

蜗轴是一个致密、可移动的纤维肌性结构,与面部表情、年龄以及鼻唇沟的形成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由口轮匝肌和止于口角外侧缘的颧大肌、降口角肌、颊肌、笑肌、提口角肌的肌纤维交错汇聚而成的,有一部分人的蜗轴不是肌肉组织,而是肌腱组织,由致密的、不规则的胶原结缔组织组成。

止于蜗轴下方的肌肉,会形成微妙而细微的面部表情。

3、颧大肌

颧大肌起自颧骨的侧面,向内下方走行,与口轮匝肌交汇,参与形成蜗轴,收缩时可提升口角。

颧大肌的止点有一定的变异,可与提口角肌的深部在颊肌前交汇,或与降口角肌交汇。

4、笑肌

笑肌是一个薄而细长的肌肉,主要位于嘴角外侧20-50mm,口角水平线以下0-15mm,多数肌纤维起源于SMAS层、腮腺筋膜以及咬肌筋膜,有时也起源于颈阔肌,其纤维止于蜗轴,微笑时可向外侧略上方牵拉嘴角。

5、提口角肌

提口角肌起自眶下孔下方的尖牙窝,与口轮匝肌相连,附着于蜗轴,其作用是提升口角。

6、降口角肌

降口角肌是一块三角形的扁平肌肉,位置很浅,在口角下部的皮下,起自下颌骨斜线,在降下唇肌起点处与其汇合,止于口角外侧。

降口角肌在起点处较宽,肌纤维在口角的蜗轴处集中而变得狭窄。 

7、提上唇的肌群

提上唇的肌群包括提上唇鼻翼肌、提上唇肌和颧小肌,这3块肌肉位于鼻翼外侧,附着于口轮匝肌表面,参与形成鼻唇沟。

这些肌肉不仅起到提升上唇的作用,还可产生微笑或悲伤的表情。

8、提上唇鼻翼肌

提上唇鼻翼肌起自上颌骨额突,止于提口角肌和口轮匝肌之间,可分为深层和浅层两层,浅层走行于提上唇肌浅层之下,深层走行于提上唇肌深层之下。

9、提上唇肌

提上唇肌起自上颌骨眶下缘下方8-10mm处, 止于上唇外侧,为一块长方形的肌肉,其内侧纤维附着在鼻翼褶皱深处,在90%的情况下可与鼻肌翼部融合,深层的部分延伸至鼻前庭皮肤。

10、颧小肌

颧小肌起自颧骨,大多止于上唇,有小部分人的颧小肌止于鼻翼。

11、降下唇肌

降下唇肌起自下颌骨斜线,止于下唇。

12、颏肌

颏肌提升下颏和下唇,为下唇提供垂直方向的支撑。颏肌呈圆锥形,顶端起自下颌骨切牙窝,内侧纤维向下延伸,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圆拱形。

颏肌收缩可在颏部皮肤上产生皱纹,切除颏肌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流口水,以及影响义齿的稳定性。

13、颈阔肌

颈阔肌附着于下颌骨下缘和下颌间隔,与下唇周围的面部肌肉相结合,有时可重叠并覆盖到对侧。

颈阔肌包括了两种类型的纤维:

一种肌纤维呈扁平状,沿内上方走行至降口角肌外侧缘;

另一种肌纤维可穿入降口角肌深层,并在其前缘再次穿出。

颈阔肌由于缺乏肌纤维的交叉,支撑力并不是很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导致颈部皮肤弹性降低,形成所谓的“火鸡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容解剖学  解剖学  解剖学词条  美容  美容词条  美容解剖学词条  
综合

 夏日常见“内火”的防治

 心火 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可喝点莲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麦冬等泡茶喝;实火则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