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遇到任何一个事情,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来思考,作为旁观者是容易的,也许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到自己身上就完全不同感受,这话说的没错。
我们几乎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事到临头才知道再多知识多少话语都是多余的,这个时候只有情感体验才真实。
但是不能否定旁观者时候的讨论价值,毕竟思考能留下一丝不同,应对起来多一点冷静。
这个冷静就是理性。
问题一定不停止的出现,生活注定在问题中前行,问题是主观的,由此就有解决可能。
比如,亲子关系不良在父母方是问题,可能孩子一方就不是问题,而是正常心理发展呈现的,或者就是作为人的存在必然出现。只不过,父母不愿意认可罢了。
问题症状是一方主观呈现的,解释原因则是基于科学或者常识的,探讨目的则是换个角度但依然主观看问题,由此就有了无限可能解决方式。
这其实就是四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怎么办。
之前四个影评侧重讨论了这些心理活动:错觉,投射,压抑,情感。要顺利化解问题,最终离不开的是理性。
谣言止于智者,焦虑止于思考,说的就是理性的力量。
情绪管理就是管理认知
我们之前信誓旦旦说情绪情感体验最要紧,绕了一圈,为何结论还在理性呢。
这个不难回答。
看情绪这个定义,“主客观关系的反映”“对人事物态度的体验”,啥意思呢,就是说情绪完全是我们看法的表达,情绪就是对外直接表达我们的意图看法。
说到底,情绪本质就是认知,情绪是认知的外衣,只不过负性情绪常常影响生活罢了。
再用哲人话说,“人不是被情绪所困扰,而是被其对情绪的解释所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这样来的。
因此,情绪管理就是对欲望、需要、目的、目标的认知管理。
事实上,影片中围绕有罪无罪的讨论,就是情绪管理展现,最后还是通过理性讨论解决。
心理困惑处理的可能方式
一是用理性来共情。
共情就是走进对方内心世界的能力。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坚持认为,共情这个术语最好翻译为“投情”,投入感情的理解对方。
共情能力至关重要,只有让对方信任我们,认可我们,和我们关系拉近,才会相信我们说的话。
这个共情当然就不仅仅是情绪情感表达,而是对于对方和自己情绪的识别、认同、共鸣、管理,这个过程自然需要理性,也就是理性。
共情技术很多,合理化解释对方行为,认可对方想法看法,陪着对方度过困难,本质指向一点,把人家作为活生生的人看待。
是人就会有前面说的错觉、压抑、投射、情感,而那些最核心的欲望注定也是深藏不露,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当我们能大概率猜测到这些欲望,哪怕猜的不对,这个过程表现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就让对方看见我们的“看见”。
行为后面有需要被强烈看见的东西,悲哀的是这些东西很少有人用心看见,谁能看见谁就是我们共鸣的人,共情就此达成。
二是用理性来探索。
共情之后,还是要尝试解决问题,这个更加需要理性思维了。
可是,我们又不能直接给出任何答案,因为直接给出注定无效,必须在探索中获得自己的新认知。
影片中检察官角色就是理性代表,他开始的坚持己见,其实也没有答案,只不过提出批判性思维这个问题,尝试引导大家理性。
面对问题没有答案很正常,我们要做的就是共情之后,情绪平稳,情感宣泄后,用大脑智慧应对问题的解决。
具体说,我们一起寻找答案,找出行动方式,不管看似可行不可行,只要可以行动就行。
这个行动者注定是每个人自己,不能由其他任何人代替。
如果说感性是潜意识,理性是意识,处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因此才有这段话,“左手握着感性,右手握着理性,心中拥有悟性,才有幸福人生。”(五篇影评终于可以结束,错觉——投射——压抑——情感——智力,这是主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