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0 期
作者 / 1宋玮 1贾方方 1张衡 1孔巧巧 2余倩颖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赵馨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荨麻疹病因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突然出现,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皮肤黏膜。西医学采用西药、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有一定作用但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并且通过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能有效防止疾病复发。陈明岭教授是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于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分析病因,辨证施治
1.1 风湿热蕴肤证:本病中医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患者素体卫表不固,风湿热袭表而发。陈明岭教授认为“风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条件,风为百病之长,无处不到,机体阴阳失衡,营卫失调,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再结合四川地区气候潮湿,风湿热夹杂,郁于肌腠表里,则起(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风瘙瘾疹。症见:风团色红,灼热剧烈,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夏季多发,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方用简化消风散加减,方药如下:忍冬藤30 g,连翘15 g,牡丹皮15 g,射干10 g,龙骨30 g,紫荆皮20 g,生地15 g,黄精30 g,黄芪30 g。
1.2 脾虚湿蕴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则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则发病。荨麻疹亦如此。吾师认为,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冰冷之品,易于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有诸内必形诸外”,发为肌表则为荨麻疹。症见:风团苍白,剧痒,伴有乏力,腹胀,便溏,厌食。治以健脾除湿,益卫固表,方用异功散合简化泻心汤加减,方药如下:太子参15 g,茯苓20 g,麸炒白术15 g,生甘草6 g,陈皮15 g,法半夏10 g,炮姜5 g,酒黄芩15 g,黄连9 g,南沙参30 g。
2 用药经验
2.1 重视祛邪与扶正:尽管荨麻疹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正气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关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之法重在扶正祛邪。吾师善用异功散固本驱邪,配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风湿热邪(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为痤疮发病的重要机理,故常选徐长卿、白鲜皮、青蒿、紫荆皮、防风等祛邪,较多寒凉的药物易伤正气,故祛邪与扶正相结合。
2.2 重视虫类药物的运用:本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虫药走窜之力甚著,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对此陈教授常取虫药走窜之性入络搜邪;再者虫类药物活血化瘀之力强,取其化瘀止痒之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辨证基础上选用乌梢蛇、僵蚕、蝉蜕、地龙、全蝎等入络搜邪,常取得植物类药物不可及的效果。
3 重视调护
3.1 生活调护:尽量找出发病诱因,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如因冷热刺激而诱发者,不宜过分回避,相反宜尽量逐步慢慢延长(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时间,以求适应;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避免冷水浴,冬季注意保暖;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身体凉爽,避免出汗;注意卫生,避免昆虫叮咬。
3.2 饮食调护:忌食辛辣刺激海鲜等发物,饮食清淡营养。吾师重视药食并用,药膳养生,在正确鉴定自己体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更好的治未病,强化肌肤,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3.3 精神心理调护:“恬淡虚无,病安从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气机调畅,血脉流畅,正气充沛,有助于疾病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