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黄芪植株
节选自《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 学苑出版社
内科篇
2.懊憹烦冤案
孟某,女,56岁,居家
初诊日期:2007年9月1日
察舌淡红,苔薄白而湿润,脉右沉洪,左手沉洪大逾指。诉1年来常于黎明前剑突至右胁下懊憹「ào náo 指心胸烦热、闷乱不宁之状」烦冤莫名,夜晚盖被子则局部自觉发热难忍,不盖则发凉不可耐受。近发作渐甚,至黎明前难以入寐。询纳旺,饥则胃脘嘈杂不安。大便正,小便稍频。
处方:
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甘草5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陈皮10克 当归10克 竹茹15克
水煎服,3剂,每日1剂。
二诊日期:2007年9月4日
服上药,懊憹烦冤大减。脉同前而形转小,舌淡红,舌苔薄白而中有小裂数道。
处方:
守上方,水煎服,3剂,每日1剂。
图2 黄芪饮片
评析:
黎明前懊憹烦冤者,卯时阳气当升不升,降者不降,当变不变失其时,清浊倒置之象;脉象洪大有虚实之辨,浮脉轻按犹能满指,是尚未虚;脉形本圆敛,今洪豁大逾指而散漫渗开,非气血涣散不收莫属。不能热复不能寒、饥则胃脘嘈杂不安,知非实证,当属营血亏损,故懊憹、嘈杂二症俱作。
周慎斋称:“盖人以血为主,胃乃生血之源,阳气不足,陷于阴分,则血不生长,气皆化而为火,若阳气升举,则血散布于上下,气无凝滞,何病之有?”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 故投味甘微温之黄芪入脾、肺经大补土金之气,资其化源而气旺血生;伍味厚之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则血充。黄芪味甘补气,今投量多于当归而称补血汤者,为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而已,《经》曰:“阳生阴长”,此之谓也。党参甘润,能益气亦有濡养阴血之功,故《伤寒论》仲师以“桂枝新加汤”治汗后身疼之症,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盖由此而得。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陈皮以理之,且能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白术、甘草者,第以益气复脉、肥中州之元气;竹茹味甘微寒,专清胃腑之热,为虚烦口渴、胃虚呕逆、少阳腑热之要药,以竹色青而中空,与胆之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相似,古方疗胆热多用。
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法。东垣提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气伤则中气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气亏损,营血亦弱,遂生火热, 或又曰“元气盛则火自灭”。如此虚者补之、陷者升之,元气内充而清阳得其位,诸症当远矣。
补注:
本案先生今之取量,生黄芪当为5~9克;陈皮当取3克者,第导胸中滞气以除客气是其能,然多用则泻脾胃之中气,故此物宜轻于参量是为常度。
详可参见第216页“下蹲头痛如劈案”之评析注言。
节选自《孙曼之临证医案评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