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辨证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体会

支气管炎是由细菌、病毒以及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炎症。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咳嗽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部分病例有气喘。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属中医学 “咳嗽”、“痰饮”、“咳喘” 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的侵袭以及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常有关。

1.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多因人体血气不足,卫外失护,复加外感时邪所致。外邪以风寒为主,风寒束肺,肺气壅遏不宜,肃降失常,以致咳嗽、气喘、恶寒等症。若风寒化热或风热袭肺,可见咽痛、发热、咳痰黄稠等热象。

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经常遭受外邪侵袭,以致咳嗽反复发作,逐渐形成慢性支气管炎。也有年老体弱者,脾肺气虚,以致痰饮内聚,停蓄于肺,引起长期咳喘而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在本病病程中,往往外邪引动痰饮,导致咳喘加剧,而脾肺气虚,痰饮停肺,又是容易招致外邪侵袭的内在原因。因此,本病的临床过程多表现为反复的外感及咳喘的发作与加剧。久病之后,常由脾肺而损及肾,导致肾气亦虚; 肾虚则失于摄纳,故本病晚期常有短气喘息,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的表现。肺为娇脏,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司呼吸,直接与外界气候环境保持相通,如果肺的功能健全,则抵抗外邪机能旺盛,尽管四时气候有不正常的变化,也不能致病。如果身体缺乏锻炼,皮腠松弛,机体抵御外邪机能低下,当有非其时的气候变化时,外邪侵袭肌表,肺为气体出入之道,肌表受邪,则肺气不宣而出现风寒、风热或燥热咳嗽,此多属实证。

(1) 临床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是主要症状,开始为刺激性干咳,同时常伴有胸骨下疼痛和紧闷感。1~2天后咳出少量黏痰或稀薄痰液,以后咳嗽即渐趋松动,痰量增加,并逐渐转变为黏液脓痰。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不适等。发热常在3~5天后消退,但咳嗽可以延长到数星期。急性支气管炎在早期无肺部异常体征,随后两肺可听到粗糙的呼吸音,偶可听到散在干湿啰音。

(2) 主证分析

①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数由于外邪犯肺或脾虚生痰引起。外邪或为风寒,或为风热,或挟燥邪。风寒者咳嗽痰白而稀,从热化则痰由白而转黄。风热者咳嗽痰黄而稠。挟燥邪则多干咳少痰。脾虚则咳嗽痰多,病程长。

②咳喘。急性支气管炎多由外感风寒,肺气阻塞,肃降失常所致。

(3) 辨证施治

①风寒型

主证: 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喉痒声重,全身酸痛,无汗,脉紧浮,舌苔薄白。

治则: 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处方: 紫苏9g,前胡9g,姜半夏9g,杏仁泥9g,陈皮9g,鲜芦根30g,桔梗9g,桑叶9g,生姜3g。

方解: 风寒之邪侵入皮毛,寒为阴邪,其气闭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卫外之气被郁,因而产生恶寒。方中紫苏辛温肃肺,疏风散寒; 杏仁宣肺止咳; 桔梗辛开宣肺为主药;前胡宣肺镇咳; 鲜芦根、桑叶疏风解表; 半夏、陈皮化湿止咳 (不宜过早使用); 生姜辛温肃肺、散寒止咳。诸药合用疏风散寒、宣肺化痰。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加麻黄2g,桂枝5g,细辛1.5g,五味子6g,干姜3g。

②风热型

主证: 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口干思饮,恶风,便秘,脉浮数,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则; 清热疏解,肃肺化痰

处方: 桑菊饮合苇梗汤加减: 鲜芦根15g,白菊花12g,薄荷5g,苏子6g,杏仁泥9g,青连翘12g,金银花9g,知母9g,霜桑叶9g,青竹茹9g,瓜蒌12g。

加减: 咳重者加贝母9g,麻黄2g,生石膏15g,黄芩9g。

方解: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解表,宣透风热,为主药; 杏仁、苏子、知母、瓜蒌清咽喉,宣肺利胸膈、止咳祛痰; 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 鲜芦根清热生津,肃肺止渴。诸药合用,共奏疏解清热、宣肺止咳之效。

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此方效果较好。

③肺燥型

主证: 干咳少痰,痰不易出,喉痒,鼻燥咽干,口渴唇干,或痰中带血,脉数,舌赤少津,苔薄黄。

治则: 清燥润肺,生津止咳

处方: 石斛黛蛤散加减: 鲜石斛15g,贝母9g,桑叶9g,黄芩9g,黛蛤粉 (布包) 12g,沙参9g,苏子6g,鸭梨1个,杏仁泥9g,知母9g,枇杷叶9g。

加减: 咳血者加鲜茅根12g; 痰多者加天竺黄9g; 恶心加竹茹12g。

方解: 方中鲜石斛、沙参养阴生津肃肺; 黛蛤粉宣肺豁痰; 杏仁、苏子降气镇咳; 枇杷叶、贝母镇咳化痰; 桑叶、黄芩清肺热肃化; 知母、鸭梨养阴生津、肃肺止咳。全方以清燥润肺、生津化痰止咳为主。

④肺热型

主证: 咳嗽、咳黄痰,或气促喘逆,胸痛,可兼有发热、口渴,脉滑数,舌红苔黄。

治则: 清肃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 麻杏石甘汤加芦梗汤加减: 麻黄9g,生石膏24g,杏仁泥9g,知母9g,苏梗、苏子各6g,全瓜蒌15g,金银花12g,贝母9g,竹茹12g。

方解: 湿热蕴蓄,风邪闭于肺络,以致咳喘,方中以麻黄辛开肃化; 生石膏清热肃化,生津止渴; 杏仁宣降止咳;知母生津养阴; 竹茹、贝母肃肺化痰; 瓜蒌软坚宽胸、化痰。此方为清肃化痰止咳平喘之剂。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感冒、急性气管炎之后,属中医学 “咳嗽”、“痰饮”、“气喘”范畴。

本病的病位虽然表现在呼吸道,但其病变实质却在肺、脾、肾三脏。若外邪犯肺,引起肺肃降功能紊乱,致肺气上逆而成咳嗽; 若久咳伤肺,肺气亏虚,损及脾、肾和心脏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液代谢功能失常,产生痰湿,上贮于肺,以致因痰而咳; 若肺病日久,可使肺气虚损,进一步导致肾阴受损,肾气不足,肾不纳气,并由于水液调节障碍,以及水饮上凌于肺,因而咳喘发作。所以慢性迁延期多属于虚证或虚中夹实证。虚和实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体质已虚,受邪后更易引起反复发作,以致虚实夹杂,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逐年加剧。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论治,本人强调应该掌握标本虚实、轻重缓急的原则。一般说来,在急性发作期,重点治肺,宜用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并区分偏寒、偏热,予以温肺或清热。当病情缓解时,应着重扶正培本,以健脾益肾为主。虚中夹实者,当标本并治,攻补兼施,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具体证治,具体分析。

(1) 辨证分型

①痰湿型

症见: 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胸闷气憋,或纳呆,便溏,脉滑缓,舌苔白腻 (湿痰泛于上下,脾失健运,肺络失肃遂发咳嗽)。

治则: 燥湿化痰

处方: 杏仁泥9g,姜半夏9g,苏梗6g,生紫菀9g,生薏苡仁15g,广陈皮12g,茯苓12g,炒枳壳9g。

方解: 本方是一首化痰和胃的基本方剂。方中用姜半夏之辛温刚燥,以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广陈皮辛燥,理气化痰; 因为气行则湿化,气滞则痰凝,这里用广陈皮调理气机,使气顺痰化。痰因湿聚而成,湿去则痰自不生,故以茯苓、薏苡仁渗湿健脾,配半夏除痰之标,亦健脾而清理生痰之源。甘草助湿,故慎用。用苏梗开肺气,止咳; 紫菀止咳; 枳壳理气和中。

②痰热型

咳嗽痰多,痰色黄稠,或黄白相间,痰不易咯出,胸闷咽干,口渴溲赤,大便干燥,脉弦滑数,或滑数,舌苔黄腻。

辨证: 热邪伤肺,清肃失令,以致咳嗽。

治则: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处方: 清金化痰汤及芦梗汤加减。

药物组成: 鲜芦根12g,杏仁泥9g,贝母9g,知母9g,瓜蒌12g,生桑白皮9g,天竺黄9g,竹茹9g,苏子6g,天花粉9g,鲜石斛9g。

方解: 本方石斛、芦根清热生津,肃肺止渴; 杏仁、苏子宣降止咳; 竹茹、贝母、天竺黄清热化痰; 瓜蒌、桑白皮宽胸泄肺,止咳润肠。本方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之剂。咳血加鲜茅根12g,藕节12g; 胸满加金沸草9g,瓜蒌12g;痰色黄、过多加甜葶苈子9g。

杨思雯,张其慧,屠连茹 主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屠金城.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197-202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辨证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体会  急慢性  急慢性词条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词条  辨证  辨证词条  体会  体会词条  治疗  治疗词条  
养生

 ​让你"误入歧途"的避孕谜题

错误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紧急避孕药被滥用的特殊情况,使得这在国际上已经盛行了50年,使广大欧美女性受益的避孕药物,在中国却一直得不到正确的对待,更谈不上推广普及。...(展开)

养生

 ​不良睡姿竟会引发食道癌

最近专家揭秘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睡姿方式不对也会引发食道癌,难道睡姿还跟食道癌有关?姑且不论此说法的真假,对于疾病而言,最好是能避免就避免,多方面防患总是没错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