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家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一种野生植物,“生太山山谷及丘陵”,“其根似黄精而小异”,多在立春后采摘,洗净阴干后(不得暴晒)可药食两用。你知道这是哪味药吗?这味药就是具有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的玉竹,玉竹在古代有个十分高雅的名字——葳蕤,除了与补益药配伍同用之外,还常配伍在众多的解表药中,使发汗不伤阴、滋阴不恋邪,故可用治阴虚外感之发热、咳嗽等,可谓是特殊的感冒特殊的治疗。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药能够对这种特殊的感冒特殊的治疗能够恰到好处呢?加减葳蕤汤这个良方就刚刚好。加减葳蕤汤最早见于《通俗伤寒论》,是清代名医俞根初的经验方,后成为治疗阴虚外感风热证的代表方,适合平素阴虚之人外感温热邪气,但不适于风热无阴虚、脾虚有痰或邪气夹湿之人,因为全方药物组成偏于滋补,兼有发表,而无化湿之功。
加减葳蕤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全方药用:生葳蕤二钱至三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生葱白二枚至三枚,淡豆豉三钱至四钱,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薇五分至一钱,红枣二枚,炙甘草五分。具体煎服方法是水煎服,分温再服。
方中生葳蕤(玉竹)性味甘寒,养阴生津,且兼有清热之效;薄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药了,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二味药合有滋阴发表之功,能够处理病机主要矛盾中的主要症状,所以是君臣佐使之中的君药。再借用《肘后备急方》葱豉汤——葱白、淡豆豉辛散透邪疏表,却无温燥伤阴之嫌;桔梗“专疗肺疾”,能够开宣肺气,兼能利咽,帮助肺卫功能恢复;白薇性味苦寒,黄元御称其可“凉金泻热,清肺除烦”,后人认为白薇“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甚为相宜”。大枣甘润养血,甘草健脾补中并可调和诸药,二药相伴共建营卫之源。诸药配伍,使邪随汗出而不伤阴,滋阴扶正而不恋邪。[1]
有了这样一个好方,还没有结束,我们能够分辨出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方才是最重要的。风热邪气侵袭肺卫,常有“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的症状;风热上扰诸阳之会,则头痛;阴虚生热,再加温热邪气煎灼津液,阴液不足则易“心烦、口渴”;再从舌红、脉浮细数,可觉察诸症状乃阴虚外感之象。但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以上所有症状,如果有感温热邪气(气候、空调等)的诱因,再有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数的基本症状,就八九不离十了。
但邪有轻有重,症状也有偏向,我们可以再酌情加减更加对证即可:风热之象较明显,可加金银花、葛根一类药物辛凉解表;咳嗽咽干、痰黏难咯,可去掉葱白,加川贝、天花粉以利咽化痰;心烦、口渴明显,可加天冬、北沙参等滋阴清热,避免选用阿胶、熟地黄这类质地黏重的滋阴之品。
参考文献:
[1]贾波,李翼.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45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徐长青,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