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戒烟噱头的电子烟曾风靡一时,线上线下卖得风生水起。然而,去年下半年,电子烟被停止了线上销售。与此同时,又一个号称有助戒烟的新品种——茶烟,却悄悄火了。
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月茶烟线上销售额达4825.1万元,相较于2019年2月增长143%,一年内线上交易额超过5亿元。茶烟似乎大有替代电子烟线上消费的势头。
有卷烟之形无烟叶之实
打开某电商平台,以“茶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商品琳琅满目。销量最高的茶烟高于每月3万件,其他品牌月销量也动辄上千件。其种类也很多,往往根据茶烟中卷入的茶品种类细分,如普洱、黄金芽、茉莉花、龙井等。大多数茶烟商品主打“替烟良品”“健康好礼”“非烟草制品”等宣传语,令人心动不已。
这些宣传语似曾相识,电子烟风靡一时之际,几乎也是上述辞藻堆砌。只是,茶烟多了一条更吸引人的筹码——不含尼古丁。
茶烟究竟与传统卷烟、电子烟有何区别?
记者了解到,电子烟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茶烟则是用茶叶代替传统卷烟中的烟丝,茶叶点燃后被吸食,有传统卷烟之形,而无烟丝之实。吸茶烟实际上就是在“吸茶”。
“传统卷烟让人成瘾,主要因为烟气中的尼古丁成分。但除了尼古丁,卷烟的烟气中还包含焦油等6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日前,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至于电子烟,“按出烟原理分类,电子烟包括加热不燃烧、烟油雾化等类型,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焦油、悬浮颗粒等有害物质,但大部分电子烟仍以致瘾的尼古丁作为主要成分,与传统卷烟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张建枢表示,另一方面,吸电子烟还可能把其他多种未发现的有毒化合物吸入体内。与此同时,电子烟同样存在二手烟的健康风险。
张建枢指出,继电子烟“失势”之后,商家又极力将茶烟打造成替烟良品的形象,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饮品茶叶作为宣传重点,利用人们对茶叶有益健康的固有印象,诱导消费者为茶烟买单。此外,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烟民的习惯和认知发生了改变,这或许也是茶烟“崛起”的原因之一。
据卷卷智库统计数据显示,本次疫情相关科普进一步加深了国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对肺部等呼吸系统问题的关注。吸烟的负面形象进一步被强化,递烟、送烟可能会给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反感。
打着“健康”“戒烟”旗号的茶烟趁虚而入,销售量大幅上升在所难免。
茶叶燃烧后对人体没好处
然而,拥趸众多的茶烟真的健康吗?
“喝茶和吸茶大不一样。茶叶燃烧以后对人体没有好处。”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永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喝茶,能把茶叶中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浸泡至水中,继而被人体吸收。而茶叶燃烧后,茶叶中咖啡碱大多升华流失,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分解或变性,释放的绝大多数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段永春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茶叶燃烧,与普通植物秸秆燃烧释放的成分差不多的,而人吸入茶烟,不就类似于吸进了植物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吗?
张建枢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吸茶和饮茶是不同的服用、吸收方式,商家不能因饮茶对健康有益而偷换概念,将吸茶也包装成有益健康的产品。“就像我们平时所食用的肉类,煎炒烹炸皆美味,而且肉食中营养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肉食制品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油炸食品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油炸的肉食更是‘坏脂肪’的重灾区。”
口感不好烟民并不认可
除了“健康”的噱头,商家还扯起“不含尼古丁”“戒烟良品”的大旗。茶烟真能帮助烟民戒烟吗?
张建枢指出,茶烟的口感并不好,可能会让烟民无法接受,难以成为传统烟草的替代品。
有着30年吸烟史的于先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吸茶烟的过程中,感觉有股发霉的秸秆味,几乎没有茶叶的香味。与普通卷烟相比,茶烟气味更呛嗓子,更易引发呼吸道不适。“这种味道与普通卷烟截然不同,我第一次抽茶烟就无法接受,后来也再没有抽过茶烟。”
此前,有媒体采访过十几名抽过茶烟的老烟民,他们同样对茶烟的味道并不认可,甚至有些接受不了,某艺人也分享过“茶烟很呛,呛到眼里都是泪水”的感受。
“另外,即便吸食茶烟,也无法减轻烟民对尼古丁固有的依赖感,因此很大程度上无法助力烟民戒烟。”张建枢表示,“总之,茶烟有益的作用尚未被证实,负面的影响却必然存在,因此不提倡吸食茶烟。”
生产销售落入监管难窘境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新兴产品一样,茶烟的生产、销售等环节也落入了监管难的窘境。
“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主要原料为烟草提取物,因此在国际上属于烟草范畴,烟草专卖局等监管部门有权利、有义务对其监管。而茶烟的主要原料是茶叶,目前尚未纳入烟草的监管范畴。”张建枢表示。
供人饮用的茶叶属于食品的范畴,记者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发现了有关传统茶叶的相关成分指标,却并未搜索到有关茶烟的词条。可见,茶烟尚未纳入该部门的监管范畴。
张建枢表示,茶烟的监管机制尚不明晰,安全性更难保障。对茶烟的监管方式、监管程度、能否处罚等具体问题,还亟待国家在立法层面上进行完善。
事实上,戒烟并非只能依靠电子烟、茶烟等替代品才能完成。科学戒烟的方式很多。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吸烟有害,尤其是80后、90后,对吸烟有更加理性的认知,不会轻易‘入坑’。这与疾控中心、控烟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多年来的宣传成果密不可分。”张建枢表示,烟龄较短的烟民可以拨打12320全国卫生热线,获取有针对性的戒烟计划。烟龄较长、烟瘾较大的烟民,或者有戒烟尝试、但又复吸的烟民,则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的戒烟门诊,向专业的医师进行咨询并进行有效戒烟。
有数据显示,疫情居家期间,由于买烟不方便、顾及家人健康和个人卫生等诸多因素,已经有吸烟者客观上完成了戒烟。在张建枢看来,这是个较好的戒烟时机。病毒蔓延相当于给一些烟民营造了强制戒烟的环境,开了个好头,但疫情过后,坚持戒烟、抵制复吸同样重要。
戒烟也是一种“修行”,自制力尤为重要。如果要选择烟草替代品辅助戒烟,则要睁大双眼,万不可为了“出坑”而掉入另一个陷阱。
(实习记者 于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