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的”腰缠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似。是一种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多因情志内彻伤,肝经气郁生火,或因牌湿日久。湿热内蕴,外毒邪所致。
1、板蓝根30克,煎汤代茶用,主治带状疮疹(《海内外泌方选))。
2、雄黄、吴萸,薏仁各等分,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成糊伏外涂患处,主治带状疮疹(《海内外秘方选》)。
3、十滴水,脱脂棉燕药涂患处,主治带状癒疹。(《海内外柲方选》)。
4、山药适量,于新瓦片上磨为泥,涂患处,主治带状疮疹。(《海内外秘方选》)。
5、桑螵蛸(不拘多少,蛹未出更好),放文火上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羽毛涂患处,每日3~4次。主治带状疱疹(《新医学》1975·3)。
6、雄黄9克,蜈蚣(瓦焙)3条。研末后香油调涂擦患部,每日3次。主治带状疮疹(《验方汇编》)。
7、雄黄、明矾各等分研末备用,将上药用浓茶谍涂于患部,每日]~2次,3日内见效。主治带状疤疹(《新中医》1979.1)
8、鲜飞扬全草捣烂取汁,加雄黄末1.5克调匀,涂抹患处。主治带状疮疹(《福建中草药》)
9、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纹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主治带状瘛疹(《福建中草药》)
10、龙胆草30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2次服。主治带状疱疹(《河北中医》l984.2).
11、火熏法,取梳头油或食用菜油若干,市售黄草纸1张,宜裁4份,取1份卷成纸卷,蘸油待用。充分暴露患处,点燃油纸卷,距病灶约5厘米,内外向内反复旋转.患者有热烫感时即停止,早晚各1次。主治带状庖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0)。
12、蜈蚣3条,置瓦上焙干,研末,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涂在皮损处,每日5~6次。主治带状疤疹(《浙江中医杂志》1984·4)。
13、雄黄、白芷各等份,共研细末,以陈醋调匀,外敷患处。主治带状疮疹(《江苏中医杂1志1986.2)。
14、从海金沙鲜叶连同孢子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同时配服以下中药,热盛者以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连翘各31克,紫草15克,湿盛者同上方加苍术、厚朴、猪笭、滑石、车前草各9克,水煎服。主治带状疱疹(《新中医》1976·2)。
15、鲜马齿览120克。洗净后,用刀切碎放入蒜臼内,捣烂成糊状为止,涂敷患处。日换2次。主治带状瘛疹(《新中医》1981·4)。
16、蜂胶15克,加入95%酒精100毫升内,浸泡7天(经常震摇),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即得蜂胶酊。用棉签癒蜂胶酊涂患处,每日1次.涂药期间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主治带状庖疹(《河北中医》1984.3)。
17,柿油100毫升,雄黄5~8克;调匀后备用或现调即用,用时以鹅毛或软的小刷子,将雄黄油涂搽在疱疹局部,第一天5~10次,次日涂搭次数可减少,用此药可停止使用任何
药物。一般用药4-7天。主治带状疤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0)。
18、雄黄、明矾各8克,蜈蚣2克。共研细末,用香油或冷开水调成糊状捩敷患处,每日3~4次,3天为1疗程。主治带状疮疹(《湖南中医杂志》1989·4)。
19、石灰30克,浸入盛有50%酒精100毫升之瓶内,密贮24小时。使用前振荡。摇匀。外敷患处。每日4~6次,敷后待干包扎即可.主治带状庖疹。(《江苏中医杂志 》1987,2).
20、冰片60克,朱砂10克。共研极细末,加入麻油100毫升调成糊状备用。先以消毒棉签用3%双氧水100毫升反复擦洗带状疱疹区皮肤,将水庖挑破,使疱-液流尽,再用消毒棉签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1日2-3次。主治带状庖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9)。
21、生南星、草河车各10克,山慈姑12克,上等好酒200毫升,将酒放入粗碗内,再用上药磨酒,磨完后用药法搽患处,每日3处.主治带状疮疹(《江中西医药》1990-4)
22、升麻30~50克。浓煎汁,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待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主治带状疱疹(《四川中医》1988·6)。`
23、鲜马齿宽。将其洗净,切碎,捣如泥,每日2次,敷于患处.主治带状疱疹(《偏方大全》).
24、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主治带带状疱疹(《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5、鸭儿芹、匍伏堇、按叶各30克,酢浆草60克。共为细末,醋调敷。主治带状匍疹(《常用中草药配方》)。
26、竹青10克,雄黄1.5克,菜油30克,竹青烧炭存性加雄黄合调茶油或菜油30克即成。以清洁鸭毛蘸上药涂于患处,每日数次。主治带状疱疹(《四川中医》1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