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用药习惯不同,如射干一味,近代多作咽喉清热解毒之剂,而古代诸家本草载其有利痰行瘀、消结核、散瘰疬之功。朱丹溪亦云:“射干行在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据此而论,则射干不仅有清利咽喉之功,更具有消瘰疬之作用。
余乡人王某之妻,患瘰疬多年,大小成串,质硬。于1959年瘰疬自行破溃,数年不能愈,百医不效。而本县有一草医,自荐祖传草药,可以医治,因往索方诊治。医者保密,每次给药,事先捣烂,不识何物,索价甚高。一次王某取药时,该医不及全部捣烂,见其中有叶片酷似其村旁小溪之物,自采服之。月余之间不仅瘰疬全部缩小,并所溃之处自行痊愈。后将此物提供识者辨认,乃射干也。
射干亦名扁竹,以其叶似竹叶,叶柄扁平而名。以现代医学衡之,王某之妻为颈部淋巴结核之可能性大,而射干一味竟能有如此之效果,实出意处。此药究之诸家本草,早有“自消瘰疬”之记载,本非该草医之所创。然取其生药力胜,独此一味,单刀直入,治疗积年沉疴,则非一般医者所能也。余曾作一般辨证观察,由于药源缺乏,未能追究其效。自后亦未有机会作此研究,录之以待有志于斯者。[《竹棠医镜》](刘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