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病变经络及治疗方法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
“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阳明”;
这里讲的是人迎倍于寸口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寸口大于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
这里讲的是寸口倍于人迎定病变经脉的情况。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
“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在手太阴”。
《灵枢·终始第九》:
“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二盛,泻足太阳补足少阴,二泻一补,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人迎三盛,泻足阳明而补足太阴,二泻一补,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
这段讲的是人迎盛于寸口时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脉口一盛,泻足厥阴而补足少阳,二补一泻,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二盛,泻足少阴而补足太阳,二补一泻,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太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阳主胃,大富于谷气,故可日二取之也”。
这段则讲的是寸口盛于人迎补泻的经脉、穴位数、针次频率及何时起针。
灵枢·禁服第四十八》:“通其荥输,乃可传于大数。大数曰:盛则徒泻之,虚则徒补之,紧则灸刺,且饮药,陷下则徒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这段讲的是人迎寸口脉针法选用五输穴进行补泻。
《灵枢·终始第九》:“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人迎寸口脉针法进行补泻的穴位数为三个(单侧),即:阴经一个,阳经二个。无论是补或是泻,均是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