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 后溪、中渚、间谷 。
足三针是: 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
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穴
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中风卒然昏仆,头痛及暴发火眼,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伤寒感冒,汗不出,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 ”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临泣、内庭、太冲
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
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妇人月事不利,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
内庭穴
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咽中引痛,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
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
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遗尿,阴痛,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月行)酸,女子漏下不止……” 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在临床中发现内庭的主治病证,供同道验证,这对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等疑难痛症,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历来的针灸大家,无不强调针刺手法的重要性。手三针、足三针虽然也讲究手法,但是却很简单,只要是针灸医生或略知道一点针灸的人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能运用于临床。
五、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
1、取穴少。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 、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
中医将网球肘称为“肘痹”、“肘部伤筋”、“肘劳”、“肘痛”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慢性劳损及外邪阻滞经络所致。
针灸治疗(辩证论治)
主穴:曲池、阿是穴
①寒湿外侵
【诊断要点】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处方】肘髎、手三里、尺泽
②气血瘀阻
【诊断要点】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尺泽、合谷
③肝肾两亏
【诊断要点】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拌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处方】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当然,除了上述一穴外,还要经常按压环跳、承扶、委中及承山四穴。环跳穴,可祛风化湿、强健腰膝;承扶穴,可燥湿生气;委中穴在腘横纹中点;承山穴,可驱湿减压等。承扶、委中、承山三穴合用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针刺常用的穴位有: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委中穴、承山穴、阿是穴等。最为常用的就是梅花针叩刺痛点,一般经过数次治疗以后症状会有显著的缓解。(原理是通过控制患者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将一些致病炎性因子带走,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腰间盘突出针灸治疗的手法:
1.体针: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
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
方法:用中强刺激,留针10~10分钟。针刺疗法取肾俞、环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腰间盘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对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四肢的麻木,减轻头痛头晕有很好的作用。但对椎管内的病变难以直达病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要配合自主康复疗法(或中医正骨等康复疗法)才能治愈腰间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