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里说:,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也需要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身上有7个"阳气窝",经常揉一揉,激发一身阳气,阳气足,百病无。
中脘穴
中脘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就是中脘穴;也可以并拢手指放于肚脐上方,肚脐与胸骨下端连接线与手指相交的地方为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经常揉一揉,激发胃周阳气,促消化,消积食。
百会穴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百会穴为各经脉气汇集之处,能通达阴阳脉络连续周身经穴,可调理气机可升、可降、可静、可动,可以使人体的气血阴阳总体趋于平衡,现代研究表明,百会穴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调节作用,可以改变脑神经失调,改善脑血管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舒缩血管,疏通气血。
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穴位。找的时候捂住脚趾肚,把余下的脚底分为3部分,涌泉穴就在上1/3处有个窝的位置。每天按摩3分钟,坚持1个月,会发现脚底有弹性了,再按的时候就不会凹陷下去,肾气就归源了。其实,把涌泉穴按摩通了,就证明把整个肾经都给打通了,阳气就上来了。除此之外,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因此,常按摩涌泉穴,对养神也大有益处。现在,已经公认的,涌泉穴可以治疗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肾俞穴
肾俞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顾名思义,肾俞也就是肾气的传送、传输之地。刺激按摩肾俞穴可壮阳气,滋 阴精,具有利水、消肿、开窍的功效。按摩肾俞穴,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生发阳气,鼓动肾气,改善肾虚的症状。肾俞穴具有温肾健脾、祛温止泻、利水消肿之功效,经常被用于治疗泄泻不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血海穴
血海穴是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该穴运行的气血为阴陵泉穴外流水液化上行的水温之气,具有促生新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效,一些人阳气虚会贫血,贫血主要是脾经统血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经常按摩脾经上的血海穴,先使脾经经脉畅通,补药的营养成分才能补得进去,而血海穴本身就是最好的补血良药。既疏通,又进补,升阳气,用血海来需养脾径、强壮身体是一举两得之方。
风池穴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经常按揉风池穴,可提升阳气,升阳益气.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对于缓解春困有很好的功效。
劳宫穴
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胸闷、心悸、手掌多汗等症状。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中指尖处。劳宫穴在手掌心,这样就可以使阳气通过劳宫穴进入人体内、对心、肺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如果用劳宫穴,与涌泉穴结合,激发阳气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按揉穴位激发全身阳气外,保养身体阳气,还要避免一些伤阳气的行为习惯,少熬夜,少食生冷,多晒晒太阳,适量运动,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让阳气护卫身体,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