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导读
分析经络病症原理,理解为何每个经络的病症都是不一样的表现病症,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中医的理解,明理方能万全。
经络病症原理分析
肺经
【临床表现】
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濡或臂内前廉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
肺主呼吸主气,一呼一吸,才有肺的宣降疏布。肺合皮毛,皮肤受邪,毛孔开合失常,也就宣降不利,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
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
肺经行于时臂间,背是投影,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
邪客于肌表,毛孔闭合,卫气(阳)不能出于外保护身体,故是恶寒 ,卫气郁在内,故发热。
肺主皮毛,毛孔不固,则汗自出。
肺主气,气推水行,水液输布异常则可见烦渴、咽干,小便频数或色变。
大肠经
【临床表现】
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顿贯颊人齿,阳明经以降为顺(阳经降阴经升),病症多是上部发病,故病则齿痛、上部肿痛颈肿、咽喉肿痛。
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上犯,经气不降,则上部发病目黄口干。
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
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小肠经
【临床表现】
耳聋、目黄、咽痛;肩抬举困难、后背困难。颈项肩挠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
小肠经属阳以降为顺,固其病多热在上部发病。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
肩似拔(抬举),挠(后背)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
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心经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疼痛、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挠臂内侧后缘痛厥,掌中热。
【征候分析】
心属火脏,肾属水脏,火曰炎上,水曰润下。故心经病变多是水火不平衡。心火过盛,水不上济,则心胸烦闷疼痛;
本经的支脉从心系上挟于咽部,水不上济,心火上炎,心阴耗损,则咽干,渴而欲饮;
手少阴这脉系于目系,又出于胁下,故目黄胁痛。
心脉又循挠臂内侧入掌中,故而可见挠臂内侧后缘痛和掌中发热之征。
膀胱经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月国)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疟疾、痔疮;腰脊、腘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同肺经一样道理),鼻寒流涕。
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
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腘窝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
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疟疾;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肾经
【临床表现】
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气短喘促,咳嗽咯血;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心烦、易惊、善恐、口热舌干,咽肿。
【证候分析】肾虽属阴,内藏元阳,水中有火;肾又为五脏之本,则易影响其脏腑而出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证候。
肾主水,水色黑、肾精亏损,水曰润下,容易不能上荣于面,故见面黑如漆柴,头晕目眩;
金水相生,肾虚子病及母,故咳唾有血或气促而喘。
肾阴不足,虚火上犯于胃,致饥不欲食;
心肾不交,故心烦,易惊、善恐和民主胸疼痛;
病邪沮滞肾经,则腰脊下支无力或痿厥,足下热痛。
胆经
【临床表现】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头痛颔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为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足小趾、次趾不用。
【证候分析】
胆经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纽(处在半表半里),邪客于此,气机失常,则见胆液外溢而口苦,胆郁不舒,故善太息(气不降)。
足少阳之别,贯心循胁里,故心胁痛不能转侧;
足少阳之别散于面,胆木为病,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
少阳属半表半里,阳胜则汗出,风胜则振寒而为疟。其它各证,皆为其经脉所及经气不利而成。
肝经
【临床表现】
腰痛不可俯仰,面色晦暗,咽干、腹泻、呕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
【证候分析】
足厥阴的支脉与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部下部之间,故病则为腰痛不可俯仰。
肝血不足,不能上养头面,致面色晦暗,咽干(肝血养心,木生火,心其华在面);
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肝经上行夹胃贯膈,下行过阴器抵少腹,又肝容易出现气机过亢或者不升之病症,故病则,呕吐、腹泻,遗尿或癃闭,疝气或妇女少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