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常波老师,师承董氏针灸创始人董景昌老先生的亲传弟子杨维杰老师,是台湾董氏针灸在大陆的重要传播者。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左师在董氏针灸与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道家内丹修炼法门,开创了针灸界独具特色的“左氏针灸”,他曾自称为“神机应象派”。
关于左老师的学术,网上传播较广,我也就做一些简单介绍和发挥,今天先讲最基础也最常用的疼痛治疗,之后还会介绍刺血和气化针法,都是独树一帜。
方法
左师总结了治疗疼痛的四个方法——三调一治,分别是调气、调血、调经筋、治神。这四个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单独治疗,都能对疼痛取得很好的效果。
1、调气要细腻
调气,就是毫针刺法。我们所谓的“扎银针”就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补虚泻实。对吧?这是传统针灸,自黄帝内经传下的方法与理论。治疗疼痛的优势也是针灸能在当代国内外风靡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细腻呢?左师认为,既然是调气,而气是无形之物,那么针刺也应当尽量做到无形,同气相求嘛。怎样做到无形呢?首先,针要尽量细一点,一般用的多是0.25~0.30mm粗,这里建议0.16~0.20mm;其次,手法要轻柔,徐入徐出,轻轻撵转,不追求强烈的酸胀感;最后,要关注针下的感觉,针下是松是紧,是空还是结……感知要细腻,操作更要细腻。
2、调血要深透
人之一身,无非气血。调血,即刺血。久病必淤,怪病多淤,刺血还可以排寒、泻热……不过,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证据,什么意思?要刺血,必须具备两个证据:整体上有淤血指征,局部有淤络表现。
淤血体征:
a、【舌诊】舌质青紫灰暗,舌面舌尖两边有瘀斑出现,舌下有怒张怪异的青紫或青黑血管;
b、【掌诊】皮肤青黑,或出现青、红、黑的小血管;
c、【腹诊】妇科肚脐(左)下方二三指位置有明显的压痛点,月经有血块,颜色暗红;
d、【严重的外伤史】尤其重要部位,包括剖腹产和种大的手术,眼部受伤点;
e、【皮肤】皮肤色暗粗糙、瘀斑,牙龈易出血,眼睛有红血丝;
f、【局部淤血】: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痛有定时(月经前疼,如阴雨天疼)静息痛(休息后加重,稍微活动会缓解,比如早晨起来的肢体关节的晨僵现象)
只要是淤血指征就都可以放血,哪怕是贫血体质也可以放血,然后才是在何处放血以及如何放血的问题。但有了淤血体征,还要选择有淤络的部位才可,并且是与病情有相关性的。
深透的意思,一是除恶务尽,不要怕量多;二是面对久淤深淤,就需要使用阴络刺血(详细内容将在刺血篇展开)
3、调经筋要立体
大家去按摩推拿的时候会发现,疼痛的部位经常会有硬结和条索,这些筋结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与疼痛高相关。肌肉或者说肌肉链条在中医中被称之为“经筋”,调经筋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解除这些筋结。
左师因此专门设立了解结针法,用的是空针。除了了局部的筋结,有时局部疼痛还会受到同一条经筋上下方筋结的影响,比如臀部的筋结会影响上下的腰和腿;这是经筋线的影响,还有前后、左右的影响,比如脖子后面正中的那条筋(项韧带)如果紧张,就可能会出现头面部、咽喉部的症状,颈腰椎一边的许多疼痛经常是另一边的筋结导致的。这就是立体的调经筋。
4、治神要微妙
治神,就是调一个人的意识、心理层面。左师在这里用的就是气化针法、微针治神。大道至简、简约精细、细致入微、微妙入神。具体做法的关键就是调阴寒体质与肝气郁结。
流程
上面介绍的四个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那真正应用的步骤是怎样的呢?左师提出了一个治疗疼痛的流程——“疼痛三步曲”。
1、疏导促通法
直接举例说明,假如遇到一个左膝盖内侧痛。
首先是疏通法,在局部和上下的经筋寻找筋结,进行解结疏通;其次是促通法,在右手扎一个内关穴,然后让患者活动左膝盖,这又名曰“动气针法”;最后,还有导通法,在右手内关穴之后,我们扎一个左脚上的太冲穴,这是为了导引经气,并且为扎内关穴的那一针指明方向,此又名曰“牵引针法”。扎了内关和太冲之后,在让患者活动膝盖之前,可以站在患者左侧,右手捻内关上的针,左手捻太冲上的针。左师的心得是,右手相当于扳机,左手相当于瞄准,如此可以让经气流通,到达病兆。之后,再让患者活动左膝盖,过一会,拔太冲上的针,让患者下床继续活动膝盖,最后才拔内关上的针。
当然,在上面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左膝的淤络刺血,或者手上的微络刺血。
2、疼痛根治术
“根治”,听到这个名字,心里都很高兴与期待,很多人的颈肩腰腿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谁不想根治呢?
这里的根治,还真是只能从文字上来理解,就是“从根上去治”的意思。颈肩腰腿这些任何部位的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的,所以说脊柱是根也名副其实。当我们处理局部效果不佳之时,就可以从脊柱旁的筋结入手——“从根治”。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理论做基础——周围神经双卡与多卡理论。就是说当周围神经在脊柱旁受刺激时,即便不直接引起远端肢体的疼痛,也会造成远端肢体对疼痛更加敏感,因此,解除脊柱旁的刺激对远端肢体都是有好处且必要的。
3、深层调衡术
如果根治术还没好,那可以判定这个疼痛肯定与内脏、与整体有关系了。这时候就需要解决内脏的一些问题,平衡阴阳,恢复整体上的一气周流。其实,凡是顽固性疼痛,一般都不单是局部的问题了,此时必须从整体上考虑。运用的方法依然是最开始讲的那三调一治。
最后,我再用一个病例来统一上面的方法与流程。
假设,遇到一个右小脚趾发凉的病例。你看,这虽然不是疼痛,但我们上面治疗疼痛的方法其实是可以用在很多问题上的。首先,当然是疏导促通法,可以局部扎针、解结、刺血,还可以从远端治疗,选择左手的后溪穴或者同侧膀胱经的攒竹穴,可以选择小腿部的淤络刺血,也可选择右手小指的微络刺血,刺血扎针的同时让患者活动小脚趾;其次,疼痛根治术,选择在腰、骶椎旁的筋结解结;最后,若还不行,就用深层调衡术,可能是下寒上热,可能是胆经不降,恢复体质与气机的平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