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有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有时候眼见也未必为实,耳听也未必为虚。所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要真的能够搞明白,估计你已经不是一般人了。曹雪芹不是说过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凡事都要带着“求是”的思想去审慎,不能轻易下定论,以免被事物的真相所蒙蔽。就比如说,中医临床开方,有的方子你听名字都不知道是干啥的,比如鳖甲煎丸;有的听名字就知道很厉害,比如小续命汤。
小续命汤最早出自《千金要方》,出自大唐药王孙思邈之手。听名字,续命用的,那么它究竟是干什么的呢?是否真的是名副其实呢?我们不妨带着怀疑的眼光,走进孙思邈的世界去看看,据《千金要方》记载,小续命汤的主要作用是,“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是不是很厉害?是不是没让人失望?“中风欲死”都能调理,果然配叫“续命汤”。
那么,这么厉害的方子,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全方由“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组成。怎么煎服呢?现将这上面的12味药打成粗块,用水1200毫升,先煮麻黄,煮开三次之后,去掉漂浮在水上的泡沫,然后再将其他药放进去一起煮,煮好后取药汁300毫升,分三次服用,每次100毫升。这个方子的现代用法是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9克,附子6克,防风9克,生姜6克,水煎服。现代运用,本方可以用于脑梗死、高血压、面神经麻痹(面瘫)等病症,还可用于风湿关节炎、中风偏枯、颈椎病、血管神经性水肿、末梢神经炎、雷诺病等病症。
如果把这个方子放在经方派的医生手中,他们会说这是什么方子?开得乱七八糟的,这完全像是杂牌军,像是乌合之众。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清代名医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把它列为祛风之首方,并且称它为“六经中风通剂”。并指出这个配方的配伍奥秘,“本方以麻黄汤、桂枝汤加防风、防己祛风通络,以驱外来之风邪;附子、人参温阳益气,与祛风散寒药同用,有扶正祛邪之功;川芎上行头目,以祛巅顶之风,且能活血化瘀,取‘血行风自灭’之意;黄芩制诸药之温热。诸药合用,共奏辛温祛风,益气扶正之功”。所以,这个配方并不是乌合之众的集结,而是一个高手在睡觉,表面上看上去跟平人无异,但你挑战他,那就完全不一样。
小续命汤不仅仅是解表散寒,重要的是它能深入经脉,驱散风、寒、湿、痰等病邪,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开结,调畅气机,疏通气血,涤荡瘀滞,起到温阳、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除了中风昏迷、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伴恶寒发热的患者可以选用本方,在临床运用时,只要是素体阳气不足,脾肾阳虚,复受风寒湿邪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邪正相搏、正虚邪恋、气机枢机不利、痰浊瘀阻等病证,都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予以加减化裁。如果有筋脉拘急的,重用芍药,再加葛根;如果是口眼歪斜偏重的,可以加白附子、全蝎、僵蚕;如果是半身不遂偏重的,可以加秦艽、独活、羌活等中药。
综上所述,药王孙思邈出招,还是蛮厉害的。表面上看,药味有点多,方子有点杂,但是其中却暗藏黑马,只要触动机关,立马一跃而起,斩关夺隘,调理起疑难杂症来,犹如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在曹营七进七出,身不带寸伤;又宛如周亚夫用兵,从天而降,攻城拔寨,让敌人只有还手之力,没有招架之功。而且,本方的应用及其灵活,加减化裁之后,可以运用到很多领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