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可以说是血栓的“序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血液,是帮助人体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介质。
一旦血液变得粘稠,血液流速就会变慢,从而给身体运送养料的速度也会变慢,脏器便会缺乏血液濡养,进而诱发多种脏器问题。
血液变得粘稠后,会加速动脉硬化,最易形成各种“栓子”,进而诱发心梗、脑梗等,对身体危害极大。
血液粘稠的人,一般会出现4个异常,若没有,说明身体还算健康
1、视力突然模糊,看不清东西
如果,平时视力还可的人,经常出现短暂性模糊,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
此时,一定要警惕是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此种情况,普遍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
2、早上起来没精神,晚上却精神饱满
人体在经过一整晚的休息以后,应该是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的。
但如果早上醒来时,却是迷迷糊糊、不清醒,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开始变得清醒,而到了晚上,精神状态是最好的,精神饱满的话,这个时候,你要小心是否血液粘稠了!
因为,大部分血液粘稠的都,都会出现这种早上没精神,晚上精神好的情况!
3、经常感觉四肢麻木
一旦体内血液变得粘稠,便会严重影响到体内的毛细血管,很容易导致毛细血管出现堵塞,引起血栓的出现。
血液流通不顺畅,就会无法运送到身体的末端,导致手脚出现知觉障碍,日常经常会感觉到手脚冰凉、麻木等。
4、下蹲时气短
蹲下干活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的情况,要小心血液粘稠了。
因为,当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足,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下面3类人,易被血液粘稠找上身,希望你不在其中
第一类:饮食不忌口者
生活中,很多的血液粘稠,都和饮食,密切相关。
有些人不忌口,大鱼大肉,喜爱吃油炸、甜食等,都会增加血粘稠几率。
尤其是,暴饮暴食,喜食重口味饮食的人,更容易血液粘稠,需格外注意。
第二类:嗜好烟酒者
抽烟和饮酒,也是导致血粘稠的原因之一。
过度饮酒和吸烟,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导致血液粘稠。
因此,长期抽烟,大量喝酒的人,要格外注意,预防血粘稠。
第三类:
长期熬夜者
研究发现,熬夜,会使机体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变得黏稠,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显增加。
所以,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的人,更要注意血液健康。
冬季,改善血液粘稠,预防血栓,少做一件事,喝好二杯水,勤动三处
少做一件事,减少血栓
那就是
——久坐。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减少了室外活动,室内活动增多,久坐的几率也增大。
而长时间坐着,人体代谢就会降低,从而导致血液流速变慢,容易血粘稠。
此外,久坐也容导致脂肪堆积,造成肥胖,肥胖是引发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其中,就包括血液粘稠。
如果本身有三高等慢性病,再长期久坐的话,发生血液粘稠的几率将更大,危害更为严重。
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不能长时间坐着,适当的运动,必不可少,不仅可以预防血液粘稠,更有益机体健康。
改善血液粘稠,喝好二杯水
第一杯:早起后,一杯温开水
清晨起床后,不论是否口渴,最好都喝一杯35-40℃左右的白开水。
早上起床后,血液粘稠度相对会高一些,容易形成血栓,更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
此时,喝点水,可加快血液的代谢,使有毒物质,尽快排出体外,使得血液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稀释血液,预防血栓的形成。
而晨起后,温热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尽量不要喝淡盐水、果汁饮料等。
第二杯:两餐之间,一杯茶水
白开水,淡茶水,都是非常好的血液稀释剂。
除了早起喝点水,在两餐之间泡点茶水喝,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用一些消脂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代茶饮,改善血液粘稠,十分有益。
用黄谷丁、荷叶、小叶苦丁,搭配成黄谷丁荷叶茶,泡水代茶饮,可消脂、防血栓,促排毒。
荷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小叶苦丁,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血液供给全身,有益血管健康。
黄谷丁,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并且,有很好的排毒效果。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改善血粘稠,保护血管健康。
预防血栓,勤动三处
1、动动腿,多走路
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粘稠,预防血栓的形成。
经常动动腿,走走路,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散步、快走、垫脚走,皆是不错的方式。
2、转动手腕
闲来无事,转手腕,可刺激经脉,促进气血运行,通血管、活经络,有益防血栓。
3、
活动踝关节
经常活动踝关节,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绷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360度环绕,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