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胜兵《攻癌救命录》

                 (三)第三阶段(学科成熟阶段)

今天我们讲中医肿瘤学,中医对肿瘤的认识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学科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呢,大致在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医家,啊,那么这些医家在《黄帝内经》等医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继承与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种肿瘤的成因、病理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加深,对临床症状观察更为仔细,辨证更为准确,治疗更为具体,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与体质、年龄的关系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中医肿瘤学发展至此已经逐步成熟。好,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罗列一些明清时期非常有名的、有代表性的医家,他们对肿瘤的认识、治疗以及各种方法以及辨证思路。

好,我们先看一下明代的张景岳。他写了本书叫《景岳全书》,但是他叫张介宾,啊,他所提出来的肿瘤治法,当然他叫积聚,他在《景岳全书》里面说了关于积聚的治法。张景岳指出:“凡积聚之治,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说白了,攻、补、消、散是张介宾对积聚的治疗的四法。“在之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意思就是说,什么时候该攻,什么时候该补,要辨一个缓急轻重。这个时候,于千变万化的证型变化当中,要准确的把握到这个时候是该攻还是该补,还是攻补兼施,还是以攻为主,以补为辅,还是以以补为主,以攻为辅等等。而这种思想呢,几乎影响到张景岳以后的所有医家,包括我本人。也就是说,我在治疗肿瘤、癌症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没有逃出张景岳所提出的四法以及之攻补之宜。这句话,就是知道怎么攻补啊。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关于这个攻补消散四法呀,我们将肿瘤学的历史沿革讲完之后,我们会讲从头到脚的所有的肿瘤,全部都会讲。比如说头面部的肿瘤,然后是肺、胃、肝、肠、子宫癌、卵巢癌、睾丸癌等等,全部讲完。在个论里面讲每一种治疗肿瘤癌症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深入的贯彻攻、补、消、散以及攻补之宜。那么,这几个字将会贯穿我们中医肿瘤学的始终。

张介宾提出:“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这种内外兼施,针、药、膏并用的方法,是符合某些肿瘤治疗的特殊情况。当然,他所说的“凡坚硬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但是呢,也并非完全如此,他只是说的某一种类型,用阿魏膏、琥珀膏或用水红花膏、三圣膏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也就是说,某一些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的这种积,积聚的积,张介宾采用的方法是用外敷膏药再加长桑君针法,用这种方法来治疗。但并不是说内服中药没用,他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也不能误导说中药内服没有用,不是这样的。他只是说用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效果不错。治疗的效果不错呢,就把这样的一种体会,写进了他的《景岳全书》的书里。

至于阿魏膏、琥珀膏、水红花膏、三圣膏,这些膏类的,我们将会在个论里面,跟大家讲解。因为我们讲中医肿瘤学,关于所有类型的肿瘤和癌症,关于各种治法,我们都会讲到,具体到某一种病,用什么样的药,内治怎么治?是内服中药怎么开方?怎么辨证?外治又怎么治?外敷的该怎么治?针灸处方怎么弄?我们都会详细的讲解。只要是中医的方法论,对于治疗肿瘤癌症的,我们在接下来的各论里面会都讲到。但是这里呢,我要提一下的是,因为他已经提到了长桑君针法,我跟大家讲一下关于长桑君的历史渊源。

长桑君何许人也?相传长桑君是战国时期的神医,与扁鹊交往甚密,说白了吧,简单一点说,长桑君甚至乎是扁鹊的师父,因为他们交往甚密,乃以禁方传扁鹊。说白了,就是一些秘不外传的方,传给了扁鹊,又出药,使扁鹊隐伏忽然不见。于是,扁鹊视病静见五藏症结,是以精通医术闻名于世。当然,这有点神化了,这段话呢,是《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里面的原话,带有一点点神话色彩。那长桑君这个人究竟存不存在也不得而知。但是《史记》呢,它是一本历史传记,我们研究历史的,比较尊重《史记》。虽然它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呢,有一些神话传说,他仍然保留了,所以说长桑君,他是扁鹊的师父,相当于啊。但是呢,只是听到耳闻、传说,所以就把这个人神化了。

《史记》关于这一段的原文是这么写的: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这段原文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扁鹊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舍长,这个舍长就相当于一个酒店的一个经理。扁鹊从小就在一家客栈里面,相当于客栈,当客栈的经理,这样的职务,一干就干了十几年,在这期间呢,有位叫长桑君的老人经常下榻该酒店,别人都不拿这个老人当回事,只有扁鹊发现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客人,十几年如一日,恭恭敬敬地接待他。这个诚信呢,就打动了长桑君长桑君就给了他一帖药,收集早上落在地上的露水,和着药粉吃下去就会洞察一切。30天之后呢,就会成为一代神医。自从那以后呢,扁鹊离开了酒店,悬壶济世,奔波在齐和赵这两个国家,为百姓诊病。

我们讲完长桑君,我们再讲一下,什么是长桑君针法。长桑君针法主要来源于一本书,叫《天星秘诀》,当然也不完全是一本书啊,因为他是记载在《针灸大全》这本书里面,《针灸大全》里面有一个歌诀叫天星秘诀,这个天星秘诀呢,称之为长桑君的一些针法啊,他主要以七韵七言的韵语,列举各种病症的配穴,那当然了,主要是前后配穴。既然他首载于《针灸大全》,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这个天星秘诀,跟长桑君一点关系没有,长桑君在战国时期,说白了,托名长桑君,托名而已,说它是他的针法,其实际上呢,就是他本人所创,是《针灸大全》里面记载的一个歌诀而已。

而《针灸大全》呢,也是一本明朝的针灸专著,是由明朝的徐凤所写。那么,这本书呢,实际上是徐凤将前人有关针灸的论述进行了汇编。那么,汇编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思想,也总结了很多其他针灸大家的一些想法和经验,有一部分呢,就把它写成了歌诀,就这么简单。而对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呢,这本书里面比较重视,这本《针灸大全》啊。

那么这本《针灸大全》呢,主要是介绍针灸资料,以及编著的一些总结,总结列入的其他人的一些思路,针灸思路和理念,也包括了自己的临床几十年的经验。

《针灸大全 卷一》包括了针灸的经穴,针灸的易记以及治疗歌诀22首;卷二是为《标幽赋》的全文及注释;卷三呢就记载了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以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的七言诗。卷四为窦文真公八法流注、灵龟飞腾八法取穴时日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种病证及所用配穴;卷五记载徐氏本人之金针赋及子午流注针法(卷五记载的是徐凤本人的东西);卷六为点穴、艾炷以及壮数、避忌、灸疮保养、要穴取法及经穴别名等。

关于长桑君针法的《天星秘诀》,大家下去可以看一看啊,就是一个歌诀,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再讲下去这节课就讲不完了,一引申就引申的太多了啊。

好,接下来我们要讲赵献可。赵献可在《医贯》中认为:“噎膈惟男子年高者有之,少无噎膈。”他认识到肿瘤性质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反胃系命门火衰,釜底无薪。故极力主张益火之源,同时温中散寒,用八味地黄丸和理中丸等等。说白了,赵献可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啊,命门学说兴起。这个命门学说兴起,主要就在赵献可和张介宾等人,将命门学说发展到了极致,就是这几个人发展的。而赵献可在他的书中,极力强调他所认为的命门学说,阴阳水火之宅。所以,关于他治疗肿瘤、噎膈也好,这个反胃,某些胃癌,或者其他一些疾病,都已经联系到了命门,命门火衰。说白了就是认为肾虚。肿瘤疾病好发于老年人,是因为老年人肾虚,命门火衰,釜底无薪,所以就主张“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以他喜欢采用八味地黄丸(就是桂附八味地黄丸),还有理中丸这些温性的。当然他这个理念呢,在某些方面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我们仍然在临床中要辨证论治。如果病人确属于命门火衰,确属于肾阳亏损,用他的思路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不属于这个证型,那是不行的。

医家李念莪以邪正立论,认为治疗积聚癥瘕当攻补兼施,讲究初攻,中,且攻且补,末,补之法,初、中、末,初—攻,中—且攻且补,末—补之。 用这些方法,就是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在弄。当然在临床当中呢,这确实属于真知灼见,也证明了李念莪这个医家,也看过很多肿瘤、癌症。李,李时珍的李,念,怀念的念,莪,三棱,莪术的莪。当然他的认识呢,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也就是说,当出现了积聚癥瘕,早期发现的,应该攻,到了中期,且攻且补,这个且攻且补不是一边攻一边补,并不是这个意思啊,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该攻的时候攻,该补的时候补,该攻补兼施的时候攻补兼施。“末”就是肿瘤癌症病人的晚期阶段,这个时候就没有任何攻的必要了,就“末,补之”。这种思路呢,也是指导我们治疗肿瘤、癌症的大致思路,和刚才我们讲的张介宾认为“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念莪讲到了初期讲究什么,中期讲究什么,末期讲究什么,在时间上,分得更具体一些。但是往往呢,这个肿瘤癌症病人,有时候初期、中期、晚期,你分的不是那么明确的,所以仍然是张介宾所说的“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这么好的临床思路,如果是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大部分的西医肿瘤专家能够吸收的话,可能会大大延缓医院的肿瘤病人的寿命,甚至提高他们的治愈率。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你看啊,西医根本就不讲什么攻补,癌症病人已经奄奄一息,气血两虚,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胃尽虚,仍然要采用动手术、放化疗、靶向药拼命的攻。所以,西医的思路更像是一种纯熟属于的攻法,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肿瘤大了用刀子割,癌症怕你扩散,我再放化疗。结果把人搞得体无完肤,摇摇欲坠,最后难免一死。

我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我说癌症晚期病人,几乎都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有些人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啦,你还给他去动手术,做放化疗,你这不是送他一程吗?我们把这些动手术和放化疗的手段运用到一个正常人身上,比方说哪个医生吧,你给摇摇欲坠奄奄一息,体无完肤的癌症病人用动手术,放化疗。你自己用用吧,你不给病人用,你自己用一下,三两个月内说不定就把你自己弄死了。如果说你自己还没有癌症的情况下,按照这种方法去搞都受不了,更何况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你这样去搞,那不是送他一程!有很多人得了癌症之后,到医院里面把钱花的差不多,房子也卖掉了,还搞什么水滴筹轻松筹,又筹几十百把万又去做手术,放化疗,然后用进口的药,给他去补,进口的都是一些什么胎盘之类的杂七杂八一些所谓的营养,补充能量的。你说这些钱全部浪费掉了,如果说你真正的理解到我们明朝的这些大家所提出来的“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之中辨之”。如果说真正的掌握了这个,也不至于花那么多人力物力,最后人财两空。

好,说到明朝,我的湖北老乡,不得不提一下李时珍,湖北蕲春人,因为我自己是湖北人嘛。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这个是天下人共知的啊,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有关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学习他这种精神,所以只要是华人,就应该知道李时珍。有很多人不知道张仲景,不知道张景岳,但是你不可能不知道李时珍。但是大家知道李时珍的时候,都只知道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药物和方剂,《本草纲目》是明朝以前集中药之大成者。

那个我们说医圣张仲景,这个是公认的。但是郭沫若曾经说李时珍是医圣,他在他的文章中提过,所以,有的人也把李时珍当医圣。因为李时珍是明朝的,张仲景是汉朝,而且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实在中医的地位上,几千年以来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说张仲景为医圣更好一些,但是说李时珍是药圣,因为他的《本草纲目》是集他以前的这个中药之大成嘛。说他是药圣是没问题的,孙思邈是药王,但不是药圣啊,所以称李时珍为药圣,这个名字是当之无愧。

据我所知,好多开中医诊所或者中医院的,这个在墙上啊或者在中堂贡拜的医家,最多的就是华佗、扁鹊、张仲景和李时珍这四个人,这四个人呢,会长期被供起来,就相当于中医的一种形象代言人,古往今来的一些形象代言人,而华佗、扁鹊、张仲景和李时珍,而只有李时珍属于明朝,而华佗、扁鹊、张仲景,他们都是汉朝和汉以前的。

大家所知道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人间共知,但是我在这里想顺便提提关于李时珍的其他几个贡献。四小经典之一《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所写,因为李时珍号濒湖居士,而我本人学习脉学的入门书,正是这一本《濒湖脉学》,我在讲课中讲过多次啊,所以想学脉学的话,《濒湖脉学》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的学习脉学的一个书,而且他为什么称为是四小经典?因为它就是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写出来,而且,内容并不多,朗朗上口。

另外,李时珍虽然被称为药圣,在中药学上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他对针灸经络仍然是非常精通,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全才。他有另外一本书叫《奇经八脉考》,我在讲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讲过,这本书内容也不多,但是呢,极大地补充了《黄帝内经》和《难经》关于奇经八脉的缺失的内容。在《黄帝内经》和《难经》里面,关于奇经八脉记载的,有的只有名称,有的连循行部位都没有,有的信息不明朗,说得不明确,在《奇经八脉考》这本书里,非常详尽的描述了奇经八脉的所有走向。

好,我们再看一下清朝。清朝时期是中医肿瘤学体系最完善的时期,有大量的肿瘤案例的记载,在噎膈、反胃、肺痿、乳岩、肾岩翻花等病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预后等方方面面又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比方说,俞震在《古今医案》中指出:“风、劳、臌、膈四大恶病,而噎膈尤恶,十有九死。”而徐大椿认为:“膈病乃胃口枯槁之症,百无一治。”徐大椿认为得了噎膈之后就死定了,百无一治。高士宗也有“患此病者,百无一生”的记载。说明了,肿瘤性质的疾病难治、预后差。由此说明俞震、徐大椿、高士宗此人对于噎膈这种恶性肿瘤没有治好过。这里说到的“噎膈”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食道癌。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谈到噎膈因血枯气衰所致,以调化机关、和润血脉为主。阳气结于上,阴液衰于下,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未成时用消瘀祛痰降气之药,不可多用人参。对反胃主张胃为阳府,以通为主,应苦降辛温,佐以养胃等,而对积聚主张气虚则补中以行气,气滞则开郁以宣通,血衰则养营以通络,血瘀则入络以攻痹。听出来没有?为什么古今十大名医有叶天士?没有刚才我们所说的俞震、徐大椿、高士宗啊,因为他叶天士治愈过噎膈,相当于是今天所说的食道癌。而刚才说的几个人基本上有的说是“百无一治”,有的说“百无一生”,也就是没治好过,而叶天士就治好过。所以说叶天士也是一个中医肿瘤癌症方面的专家,在这个方面他也很有成就。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瘀血所致诸病提出了独到见解,创制了数首活血逐瘀方,比如说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这些我们在以前都讲过。并指出“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为后世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比如说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部的有瘀血引起的一些癌肿。当然如果痰瘀胶着,我们用血府逐瘀汤合涤痰汤等等进行加减化裁。对于瘀血引起的腹部的某些肠癌、子宫癌、下焦的癌症,我们用少腹逐瘀汤。比如说我们用少腹逐瘀汤合苍附导痰丸,来治疗某一些子宫里的癌症属于痰瘀胶着的。用少腹逐瘀汤合橘核丸来治疗睾丸癌等等。至于具体的情况,我们在各个论中再讲,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一提。

清代的外治大师吴师机,当然这个吴师机并不是一个开车的师傅,啊。师确实是师傅的师,机是机遇的机,外治大师。吴师机采用外治法疗各种肿瘤性疾病,凡膏丹丸散俱全,开启了近代临床外治肿瘤思路之先例。所列众方,所设诸法,颇有特色,值得今人继承与发展。就是用外治法治疗肿瘤的,基本上都要参考吴师机的方法。明清以来,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对癌症的认识也日趋深入,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均有更多的论述,分类更细,名称更为复杂,但也出现了同一种肿瘤但有多种名称,而同一名称又包括了多种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非肿瘤性质的这种情况。古代医家通过对肿瘤的长期观察,总结出良性肿瘤对人的身体不产生较大影响。但是某些良性肿瘤也可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对于这些肿瘤,采取的方法用“理于壮年,可无后忧”。也就是说,有一些肿瘤是良性的,在壮年的时候就把它解决,防止以后癌变。比方说有一些人得了乳腺的包块、子宫的包块,西医说不要管他,等他长大了再说,每隔一段时间过来检查复查。这就是西医的办法。殊不知,等到有一天发现是恶性肿瘤的时候,医生又来一句:“你怎么不早一点来呀,你怎么不早一点治啊?你看现在都成这样了,怎么治啊?”大部分西医基本上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西医对于良性肿瘤,有一些采取了手术的治疗,有一些无法手术的就让你观察。慢慢的有一部分人就变成了癌症。因为大部分病人都相信大医院。大医院做了B超说你肝上长了个东西,肺上有个什么结节,阴影部分,肾上有个囊肿等等。然后就说你不用管他,对你没什么影响,每隔一段时间过来复查就行了。等到有一天再去复查。哎呀,你的癌变了不是个好东西。你怎么不早点来呀?早点你又没说治呀,你也没有办法治呀。而中医呢,中医提出的观点是,理于壮年,可无后顾之忧。中医就能够将这一些包块呀,结节呀这些东西,把他软坚散结或者活血化瘀,把他干掉,防止以后癌变。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推断病情的发展规律和判断预后,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许多方法在临床实践当中,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

中医肿瘤的病名,包含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内。这是由于在历史的长河中,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学不可能如现代医学对肿瘤进行详细的分类。但早在数百年前,甚至追溯到20个世纪以前,中医学中就有如此丰富而详细的记载,实在是难能可贵,而对目前为止,西医对治疗肿瘤的某些短板,仍然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好,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张胜兵《攻癌救命录》  救命  救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