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认为人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超越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而在复旦投毒案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作案者深藏的自卑,残忍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心冲突和煎熬?来看看陈老师的分析。
看南周“与自己的战争”为题复旦投毒案林某的成长与性格分析,在为黄洋惋惜的同时,也深深同情林。
林出生在潮汕社会底层,父亲为服装厂打工工人,而母亲收破烂,林天生就有某种挥着不去的自卑感。潮汕人虽然善于经商,但受潮剧中“学而优则士”的传统观念影响。广为人知的《彩楼记》、《珍珠塔》,都是渲染通过学而优来超越家庭背景的自卑。因此,通过学习而平步青云,还是深深扎根于潮汕人的灵魂中。与弗洛伊德把性作为动机的驱力理论不同,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克服自卑,超越自卑才是人人格发展的动力。于是,深深认同着文化传统的林,必然选择以优异的成绩来克服其自卑感。在拼爹的时代,这也是许多人现实飞黄腾达的唯一之路。要怪,只能是未能生于多元价值的社会!
在超越自卑的强大驱力下,林考上中山医的本科,复旦的研究生,让他成为老师、同学、乡亲的骄傲。这本来可以缓解他深深的自卑感。
那为何还与黄洋过不去?从报道上可见,平摊饮水机的事件,再一次深深刺痛了林脆弱的自卑心。一个人,无论再辉煌腾达,童年时期低人一等的创伤,将是伴随着他一生,挥着不去,除非大彻大悟。于是,林“被迫”到隔壁“借”水,并与黄洋互删QQ好友。可以说,这成为林杀人黄洋导火索之一。
可能有人说,林与黄洋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林为何不能对黄惺惺相惜,而是痛下毒手?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家庭背景,相同的性别,相同的学习经历,同一个宿舍,都要考博士,黄洋成为了林最强烈的竞争对手,或者说阴影。人,面对自己的阴影时,要比超越自卑还要痛苦。心理分析师诺依曼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心理分析,才能转化阴影,否则人喜欢投射阴影,并企图消灭它,如同宗教战争。相同的背景,是导致黄洋受害的根源。
然而,相同的背景,互为竞争对手,宿舍间的矛盾,并不能导致投毒的充要条件。因为,林本质上也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个出身于敬畏鬼神的家庭,害怕神灵降罪的孩子,要变成杀人犯,还有其他的条件。埃里克森认为,大学生的时期,是发展亲密感的重要阶段,如未能建立亲密感,就会体验到孤独。林由于自卑一直不敢恋爱,研一的一次恋爱又因为自卑而失败。恋爱的失败导致林的亲密感、奉献、温情的缺失,积极的心理能量没有成长,这是投毒的重要的条件;而作为医学生,又选择老鼠肝功能为研究,要用毒药“心狠手辣”处死上千只老鼠,又让林成为一个“杀手”。
出生家庭的低微来到的强烈自卑感,相同的经历把黄洋视为阴影,恋爱失败缺乏柔情,为科研处死老鼠成为“杀手”,我觉得是林投毒必不可少的因素,可惜,上天没有给林机会,把这些都叠加在他身上。
我在医学院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最后考核是让学生写自我分析及提高措施。几百篇的自我分析论文,几乎都涉及到人际关系的自卑,专业就业的迷茫,恋爱失败的痛苦。我想,只重就业和成果,不重心灵与成长的中国式教育,林的投毒绝不是唯一。无奈之下,只能拭目以待,看看接下来的是谁遭殃了!
文/陈灿锐 原题《自卑与超越的煎熬——复旦投毒案林某的性格分析》
编者按:本文根据南方周末文章《与自己的战争 复旦研究生为何毒杀室友》撰写。
延伸阅读:《复旦投毒案:怎样避免伤害》
心理延伸:
心理FM:心理治疗师写给志愿者的话
治愈系图片:说好了要一起长大
心理杂志:爱情,需要的是陪伴
提升“反脆弱”能力,才是真正的稳定。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稳定不限于外在,内心的反脆弱能力、强大程度,才决定了内在世界的“稳定”。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怀疑自己,不时惶恐焦虑,无意识迎合,这些都是内心脆弱的表现。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强大不脆弱?
如何从容应对突如其来的挫折?
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自信?
向你推荐《心理访谈》心理专家柏燕谊老师课程《反脆弱:塑造强大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