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个效应的寓意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在初始的时候一个小的错误,经过发展会演变成一个难以挽回的灾难,即: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打个比方,一个大油库的建设需要成百上千万资金,可是要毁掉它只需一根火柴。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敌意”,就是那根火柴。最初的时候可能很不起眼,就是小孩子在琐事上的锱铢必较、以怨报怨的一个小念头,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就会在某种情境下爆发为一种大的伤害。
比如说:两个高中生同一个班、同一个寝室,在学习与交友的过程中产生了嫌隙,其中一个的内心就产生了如下的微妙变化“我内心深处对她有很深的恐惧,或许是我的感觉错了,但是我就是觉得她很多时候爱针对我,挖苦我,在班里我偶尔和同学讲话,她就很凶地说不要吵,我很恨她,也很怕她。
每天一醒来,满脑子都是她:我怎么打赢她,怎么战胜她,怎么才能不再怕她。我真的觉得这样超级痛苦的,我不想,可是我控制不住。现在我觉得我身边的人都有心计,我感受不到温暖~我的心是黑暗的,全是嫉妒,恐惧,怨恨,觉得自己可怜。
想哭都哭不出来了。又觉得没有朋友,家人不能理解我。我真的好难受。”导致这个学生产生“超级痛苦”的那个东西,就是我讲的敌意。
有个女子,患有神经性贪食症,做了症状自评量表,其中“敌意”一项得分为4.83分。该测试采取5级评分,5分说明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而该女子的敌意因子平均4.83分,可见这方面问题是很突出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敌意是导致精神障碍的重要因素。
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
是什么让这位年方28岁的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留学美国的博士做出如此极端的杀戮行为?
在卢刚作案当天留给二姐的遗书以及他准备寄给四家新闻机构的声明信中,他是这样来阐述他杀人理由的,要杀山林华,是因为他觉得山林华是个“溜须拍马的小人”,而其余被杀的人是些“自以为是的赃官”。
他对二姐说:“昨晚给你打完电话后,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我死活咽不下这口气。”什么气?就是山林华比他提前获得博士学位,并且拿到了学校当年唯一的斯普顿特论文荣誉奖这些事,他觉得这种情况是那三个教授在作祟,所以,就于当年六月向校方提出了申诉,而结果如他讲:“他们将我的申诉与证据置之不理,只相信尼柯逊的一面之辞,系、研究院和校方一直在合谋孤立我。”;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小人物是得不到正义的,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才能让这个世界成为更好的生活的地方。”所以,他要“找到几个贴背的人给我陪葬”。
说到死活咽不下这口气,我想到我教过的一个五年级学生,和别人发生冲突被老师批评后就长时间的哭泣,一下课就跑去找那个学生再打架,不出那口气决不罢休。
支持这种顽固报复行为的深层动因是什么?是敌意,一种被放大的敌意。
敌意的蝴蝶效应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最初的时候它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对于卢刚来说,埋下这颗敌意的种子是在他“上幼儿园时,因为称秃头的苏联共党之父列宁为“秃驴,而遭到保姆的处罚”,敌意成型应该是在他“初三的时候,曾奉令指派去瞻仰毛泽东纪念堂,但当时我因要期末考试而向班主任表示有点不想去,结果我的副班长、英文科及物理科学习委员职务全被取消。
而我也被迫在全班同学面前自我批判,同学们因怕遣到政治迫害而远离我。”当然,这种敌意的形成有其敏感、偏激等人格基础,这个没找到相关证据。
更大的敌意是在他认为的博士论文答辩中使他“当众遭受严重的个人羞辱”后开始酝酿的,在毕业推迟、论文没获奖、体面的工作没着落等事的催化下,最终爆发。
客观地讲,卢刚的博士生导师因为学术的分歧确实更偏爱山林华,在论文答辩等事上让卢刚受了些委屈。但是,这些委屈是杀人和自杀的充分理由吗?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从那里我们也许会有所发现。
偏执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怎样解释卢刚杀死同学山林华的原因?那是一种病理性嫉妒,山林华的“错误”应该是他的学业比卢刚更好、更善于和老师同学合作。
另外,卢刚具有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长期耿耿于怀,对他未能按时毕业与山林华提前毕业以及山林华获得论文奖的事,他觉得是个“阴谋”,屡次向学校领导申诉,结果“他们将我的申诉与证据置之不理,只相信尼柯逊的一面之辞,系、研究院和校方一直在合谋孤立我。”请大家注意,卢刚的这个结论与诊断标准的⑦完全吻合。
被卢刚杀害的那位副校长名叫安·.柯莱瑞,她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待中国留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总是邀请中国学生到她家中做客。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科学家,他的家人在她遇害后,还去信安慰卢刚的家人。可是,她却因为所谓的“合谋孤立”卢刚而惨遭杀害。
再说卢刚的孝,从他给二姐的信中,他说他最担心父母二老,还说“我想我寄回去的钱物足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已)足够报答两位姐姐的抚育。”。尽管当时他寄回来的一万美元对中国的普通家庭也算是不小的一笔钱。然而,这就足以报答父母二老和姐姐了吗?他的敌意让他沉溺于他区区小我的那口气,上辜负了“天”即中国、美国社会对他的培育、下辜负了“地”即他的父母亲戚对他的抚育与期待,中辜负了他自己的锦绣年华,还谈得上什么孝?
当然,这种沉甸甸的责任不应该由卢刚一人来负,正像卢刚的遗书中所说:他走到那一步有父母的过错在。父母的过错,我觉得是父母鼓励了他的那种偏激狭隘的自我中心和自负,没能在他敌意最初冒头的时候给予正确疏导;此外,学校的应试教育也负有很大责任,如果在幼儿园和初中那两件事后能有人给卢刚及时耐心的正确疏导,也许很多年后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生活中有很多痛苦都是“敌意”给我们惹的祸,死者已矣,生者当如何?
1991年11月4日,爱荷华大学的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妮·柯莱瑞举行了葬礼。
同时,受害人之一的安妮·柯莱瑞女士的家人,以极大的爱心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信中说:“在这悲痛的时刻,安妮一定是希望我们心中充满了怜悯、宽容和爱。
我们清楚地知道,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愿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让我们一起坚强起来,并相互支持,因为这一定是安妮的希望。”
为了使我们的世界上少一些卢刚事件类似的特大悲剧,让我们以安妮和他的家人为榜样,从现在起为避免敌意的蝴蝶效应尽一份心吧!
作者QQ:364880316